您的位置 首页 热点聚焦

我眼中的他

他叫袁富荣,号云中鹤,宜川县丹州街道办事处圪崂行政村人。中等个子,体型微胖,身着中山服,留着大背头,有点伟人形象,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初中毕业后,他回村务农,起早贪黑,辛勤耕耘,种过烤烟,栽过苹果,跑过山,打过工。可谓是“自小卖蒸馍,啥事都经过”。他曾在小塬子的九沟和圪崂村的方庙承包过120亩土地,还有爬梁的60亩核桃园,辛勤劳作,收获甚丰。他买材料,背石头,箍石窑,也是本村走出土窑洞,上原盖房第一家。他创建了幸福家庭,生儿育女,供儿女和孙子上学,服伺二老到百年。他不辞劳苦,为村里抽水12年,下坡爬坡,修理机器,从没停过水。作为党员他不畏压力,不惧权贵,坚决维护集体利益,勇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与村干部一起不懈努力,费尽心思,几经周折,最终为村民追回土地110多亩,挽回经济损失100多万元。他地道、孝顺、耿直,深得村民赞赏和敬佩,是一位好村民。

他也是一位爱好写作摄影的达人。上初中时,他对小说爱不释手,看起小说来就废寝忘食,慢慢地他就喜欢上了文学创作。他白天下地干活,晚上挑灯写作,常常是通宵达旦,但风土人情尽在笔头。农忙时他在田间挥洒汗水,闲时背起相机在野外拍照,虽风吹日晒,但祖国大好河山尽收镜头。文学创作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既有艰辛,也有锋芒。虽然他用手写版一笔一划写成的小说多次未能刊发,稿纸变废纸,手稿变手纸。但他越挫越勇,从不懈怠,功夫不负有心人,柳暗花明有一村。从《金币落在黄土塬》等四个作品刊发,《月夜》等多部小说发表,《百强村的带头人》等多篇报道亮相,足足有120多篇作品发表,到成为《中华风采人物》特邀记者及编委,再到最终成为延安市作协和宜川县作协会员,功成名就,荣誉繁多。这一路走来,虽然坎坷不平,布满荆棘,但是他坚毅不拔,始终用笔头和镜头记录生活、描写现实,进行新闻采访、拍照和报道,弘扬正气,宣传科学,抒发民意,为百姓说实话,干实事,为家乡的人文环境和产业发展,大做宣传,尤其是为家乡苹果创立品牌,走向全国,知晓于千家万户,做出了突出贡献。

IMG_256

他还是一位恪守职责的保安。在信用合作联社南关分社工作期间,他严守岗位,尽职尽责,竭力为银行做好看库人,为客户做好护款人,并努力送上“及时雨”。不仅如此他还发挥个人写作特长,为信合写文稿十五篇之多,宣传党的助农政策和银行信贷政策,履行信合人的职责,成为信合代言人。疫情期间他受命于光荣小区和华康小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不惧疫情冲锋在前,数九寒天献爱心,日夜坚守在工作岗位,值班、扫码、测温、登记,严控人员出去。在信合工作的两年,真可谓“小保安大作为”。

如今他已年过六旬,儿孙满堂,其乐融融,幸福美满。但仍然坚守在祥和苑小区,从事安保工作,履行职责,一丝不苟,发光发热,从不停步。总之,他是现代农民,是文学爱好者,也是保安,可谓平凡之中见伟大,多彩之中显传奇!(作者:张顺平)

作者简介

IMG_257

张顺平,中共党员,陕西省劳动模范,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原宜川中学副校长,现宜川县关工委副主任。在近四十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先后发表论文20多篇,编写了《世界历史名人传略》《高考前的历史复习》《领悟:教育教学探索与实践》《寻觅生本教育的真谛》等10多部著作。主持完成了《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高中单元主题教学实践与研究》《高中学生历史材料阅读能力培养研究》等多项国家省市级课题。如今身退心不退,仍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发挥着余热,做报告、讲党史,不亦乐乎。

责编:谷可

编辑:刘佳怡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争先创优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