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生态健康

宝鸡市中医医院:精配服务“良方” 交出满意答卷

对患者而言,就医之路的顺畅与否、舒心与否,往往比疾病本身更牵动人心。优质的医疗服务,就像一剂“暖心良方”,能缓解病痛带来的焦虑,让患者在与疾病抗争时更从容。今年3月,省卫健委发布《在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开展“六个多”服务的通知》,随后市卫健委接连下发《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2025年工作方案》《宝鸡市“六个多”服务行动方案》,再次对医疗服务提出更高要求。

IMG_256

面对新要求,宝鸡市中医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再次升级,医院结合实际情况,围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这一宗旨,“量身定制”《宝鸡市中医医院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专项活动工作方案》,从制度建设、患者需求、人文关怀、科教宣传等多个维度精配服务“良方”,将暖心、贴心的医疗服务落实到位,持续增强群众的就医获得感,稳步提升患者就医的满意度。

建章立制“搭桥梁” 沟通渠道“不堵车”

“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和在门诊大厅里听患者的声音,感受完全不同,听取意见建议的过程,就是我们发现问题、找准问题、改进工作的过程。”日前,在市中医医院西关院区门诊大厅的导诊台旁,院长李竹林在接待患者间隙这样感慨道,这种直接与患者对话的方式,不仅能快速响应患者需求,更能从一个个具体案例中发现管理上的盲点和短板,倒逼医院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管理效能,最终更好地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如今,在市中医医院,领导“值日”办公已进入常态。

为了让患者的声音“有处说、有人听、有回应”,今年以来,市中医医院坚持问题导向下足“绣花功夫”,一套“组合拳”式的规章制度应运而生,其中“院领导接待日”制度更是成为医院与患者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每月第一周、第三周,医院的党委书记、院长等领导班子成员轮流在东院区和西关院区坐班,在门诊大厅专门设置的接待桌前,面对面倾听患者及家属的诉求,对于能当场解决的问题,院领导会立即协调相关科室处理;对于需要研究的事项,也会明确告知反馈时限,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只要是群众关心的事,在这里都能得到耐心回应。

无规矩不成方圆,优质的医疗服务离不开完善的制度体系。为此,医院还建立了完善的问题处理机制。每周由专门的工作人员梳理收集患者就医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并整理成清单在行政例会上进行公示,督促问题科室及时整改;每月医院会召开问题通报分析会,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明确各科室的改进方向和责任;每季度,召开服务提升业务专题督导推进会,各科室汇报问题整改情况和服务提升成效,并安排部署下一阶段提升重点。同时,每季度会在东西两院区同步举行医患座谈会,聆听患者心声,搭建与患者面对面沟通的无障碍桥梁。“针对患者反馈的问题,我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跟踪落实—持续提升’的完美闭环,确保问题能及时得到回应和解决。”市中医医院副院长李银太介绍说,每周他们还会不打招呼开展行政查房,随机抽查科室就诊服务情况,听取患者就医真实感受,通过多维度、多形态的监督机制,畅通医患沟通渠道,为患者提供稳定、规范的就医保障。

“离群众近一点,再近一点。”这早已成为市中医医院每位医护人员的自觉行动,为了持续改善患者的就医感受,2024年6月市中医医院成立了“患者服务中心”,24小时为患者提供就医咨询、预约指引、医患沟通、投诉建议、健康宣教等全周期、全流程诊疗服务。这一中心的成立,让患者以及家属在医院也有了“自家人”,进一步拉近了医院与患者的距离。

“我们还开通了在线‘码上办’平台,患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就能办理预约挂号、投诉建议等,同时还设立了24小时投诉热线,安排专人值守,确保患者的诉求能够得到及时受理和反馈。”患者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巧红介绍说,为了进一步畅通沟通渠道,医院还在门诊大厅、住院部走廊等显著位置公示了院领导、各科室负责人以及护士长的姓名和联系方式以及“码上办”服务二维码,患者有任何问题都可以直接联系相关负责人,或者通过扫描二维码线上提意见,真正做到了“沟通无死角”。

从院长“值日”到每周行政查房听民意;从线上24小时投诉受理热线,到线下设置“一站式”服务中心……在市中医医院,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各条沟通渠道的“搭建”,就像给医患之间修了一条畅通无阻的“高速公路”,这条路全程绿灯不堵车。

IMG_256

紧盯需求下功夫 服务跟着“痛点”走

“如果我是患者,我会希望得到怎样的服务?”这是宝鸡中医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医院倡导换位思考,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不断优化服务举措,解决患者就医过程中的“急难愁盼”问题。

“大爷,这张卡片上已经写好了您要去哪个科室就诊,科室具体位置,还有科室负责人的电话,要是有需求您可以直接打电话咨询。”9月16日10时许,在东院区门诊大厅导诊台前,面对前来寻求帮助的老人,医院工作人员主动放慢语速,手指着“老年人沟通爱心卡”上的文字,逐字逐句耐心讲解。这样的场景,在市中医院两院区里每天都会上演。为了帮老年患者扫清就医障碍,医院专门设计的“老年人沟通爱心卡”,不仅用大号字体标注挂号、缴费、取药等流程指引,还提前根据老人病情填写好就诊科室、位置及联系电话,并要求医护人员与老年患者交流时,要放慢语速、提高音量,真正让老年人就医“不慌神”。

舒心服务是化解“看病烦”的一剂良方,考虑到缴费环节易出问题,医院在收费窗口安排了2名工作人员,专门处理账户异常、票据打印、医保政策解读等问题,避免因问题滞留耽误患者时间。为了让患者少跑腿、少操心,医院还组建了志愿者服务队,每天安排5名志愿者穿着统一服装,分布在门诊大厅、挂号处、电梯口、检验科等人流密集区域,遇到不会用手机挂号的患者会手把手指导操作,陪独自就医的行动不便的患者跑检查、取报告,从挂号到取药全程陪护……

紧盯群众对健康服务需求,提供高质量、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针对上班族、上学党等群体“白天没时间看病”的难题,今年6月至9月,专门在两院区同步推出了中医夜间门诊,服务时间定为工作日每晚6点至9点,让大家下班后、放学后也能轻松看中医。“白天拼事业,夜晚养身心。”这种上班养生两不误的便民服务,得到了不少市民的颇高赞誉。

手机缴费系统,让患者“不用排队就能交费”;优化检查预约流程,实现“一键预约、按时就诊”;“无陪护服务”全天候为患者提供贴心的照护,为患者的健康之路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守护;食堂推出“定餐”服务,针对患者需求提供专属饮食……从大事到小事,从老问题到新需求,医院始终跟着患者的“痛点”走,让就医路上的“烦心事”越来越少,舒心的笑容越来越多。

在医院整体服务不断升级的大背景下,各科室也结合自身工作特点,推出了一系列“量身定制”的特色服务,让诊疗过程更贴合患者需求。

“听着这舒缓的曲子,感觉心里特别平静,吃饭也比以前香了!”前段时间,因慢性胃炎住院的赵大爷笑着说,住院这段时间病房每天都能听到好听的音乐,病情都缓和许多。消化内科1病区充分发挥中医特色,针对患者多有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等问题,创新推出“宫音助疗”服务,医护人员每天上午9时至10时,下午3时至4时在病房区域播放宫音乐曲,健脾和胃,促进消化吸收,潜移默化中增强脾胃运化功能。同时,还专门制作了穴位清肠操视频,缓解患者腹胀便秘等不适的同时,帮助服用清肠药准备做肠镜患者改善紧张焦躁情绪,顺利完成肠镜检查前的肠道清理。

检验科设立了“检验咨询岗”,由经验丰富的检验人员轮流值班,专门为患者答疑解惑,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主动去患者身边和床边进行采血服务;关节中心4病区就针对患者夜间应急需求,特别推出了“夜间超市急诊包”服务,为夜间住院的患者提供尿不湿、便器、牙刷、毛巾等各类应急物品,患者无需付费,只需使用后次日按领用物品补齐同款即可……在市中医医院,从踏入医院大门的那一刻起,患者感受到的不仅是专业的诊疗技术,更有贯穿全程的贴心服务。

IMG_256

人文关怀暖人心 细节里面藏真情

医学是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体,精湛的医技和温暖的人文关怀都属于优质医疗服务,二者缺一不可。从患者角度来看,舒适的就诊环境、温暖的医护服务,对于病体康复和身心健康都有很大帮助。市中医医院深知,“要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就必须更加重视人文关怀。”

“阿姨,咱们今天听个小故事再吃药好不好?”在关节中心三病区病房,护士贾娟和郭荣主动承担了15床患有老年痴呆的李阿姨喂药工作。每天到了服药时间,她们都会先坐在病床边,握着李阿姨的手轻声聊天,有时还会唱歌慢慢安抚患者情绪,趁着患者情绪放松时,再把药轻轻递到她嘴边。全程两人始终守在李阿姨身边,确保药物被安全服下,没有残留或吐出,每次喂药后还会在护理记录上详细写下患者的配合程度、情绪状态,并及时跟医生反馈,根据患者情况调整用药时间或方式。这暖心的举动让李阿姨的子女们感激不已。

“您别急,我再给您讲一遍。”“您好,别紧张,有点疼忍一下。”……在市中医医院,医护人员的“暖心话”是标配,而“就医忌语”则被明令禁止:“别啰嗦”“不知道”“这点痛算什么”…… 这些话绝对不能说。

“我们科室的患者更需要人文关怀,让他们在治疗过程中有信心,敢于跟‘病魔’抗争到底。”日前,在采访中肿瘤科血液科1病区主任刘尧告诉笔者,对于血液疾病、肿瘤疾病患者在治疗中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尤其是“治疗忌语”,比如,“怎么又没效果”“别想太多”等这类容易让患者焦虑的话,绝不能从医护人员嘴里说出来,甚至一些患者的床头卡上都不能写出诊断结果,以免影响患者的情绪。医护人员要用生活化的语言,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每一句叮嘱、每一个问候,都要让患者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扛。除了“治疗忌语”,肿瘤科血液科的医护人员更是把“暖心关怀”融入到诊疗的每一个细节,尤其是在查房时,医护人员不仅要多听患者说,更要在检查中多和患者有一些肢体接触,这些都能让患者感觉到来自医护的关怀和重视。

在宝鸡市中医医院,各个科室都在不断提升服务质效,在细节处传递温暖,让患者在与疾病抗争的过程中感受到温暖与力量:妇产科制定了“5分钟倾听制度”,要求每位医护人员每天抽出至少5分钟时间,倾听孕产妇的心声和诉求;心血管内科3病区的医护人员会像“健康管家”一样按照1个月、3个月、半年、1年的固定周期开展回访,同步掌握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情况;普外科、肝胆胰脾外科1病区在患者出院时,会贴心送上一枚祝福香包,主管医生也会定时电话回访,及时解答术后护理疑问;脊柱中心2病区、关节中心1病区免费给患者提供爱心收纳袋,能整齐收纳检查报告、病历本等各类资料,还有科室的咨询电话和专属二维码,患者出院后有任何康复疑问都可以直接咨询……

“哪里干得好,群众心里都有一本‘明白账’。今年以来,医院群众满意度接连提升了2个百分点,60多位医护人员收到了来自群众的表扬信息,这都是老百姓对我们医疗服务工作的肯定。”说起自己的工作,张巧红一脸自信,她表示医院将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为保障群众身体健康作出更大的努力。

党建引领聚合力 预防先行护健康

“党建如何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就要从群众切身利益的关键小事着手,切实改善患者就医感受。”宝鸡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白文如是说,医院党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精心打造“岐黄先锋 宝您健康”党建品牌,通过“党委搭台、党员带头、医社联动”,构建常态化健康服务体系,在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推动服务为民等方面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组织专家团队在基层医院开展技术帮扶巡诊与健康宣教,切实拓宽了为民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据统计,今年以来该院开展义诊咨询、健康教育等活动70余场次。同时,党员深入社区、乡镇、学校、企业等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宣教与义诊活动,把优质医疗资源送到群众家门口。

“治已病,更要防未病。”医院作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载体,其职能并非局限于疾病治疗,更肩负着守护公众健康、传播科学健康理念的社会责任。宝鸡市中医医院深谙这一道理,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与医疗专业优势,将医学科普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作为重要工作,通过“线上+线下+体验”的多维度模式,主动走进群众、贴近群众,帮助大家提升健康素养,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

“原来细脉是这个感觉,我们的中医真是太神奇了!”日前,在医院的中医药文化体验馆“望闻问切”区域,一位等待就诊的市民把手搭在脉案仪上,一边感受着仪器模拟的不同脉象,一边看着屏幕上对脉象的解析。作为宝鸡唯一一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市中医医院一直是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的“先行者”。为了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的精髓,帮助越来越多的群众了解中医药文化知识,让中医药文化走进千家万户,更好的守护群众健康,在东院区一楼大厅建起了全省首家的中医药文化体验馆,精准展示秦岭道地药材、宝鸡市中医药文化传承成果等,并通过智能针灸铜人、望闻问切、中医自测等互动模块,让参观者可以真切“摸”到中医药文化,在体验中了解理论精髓、诊疗特色、养生保健等内容。此外,体验馆还为群众提供各种中药茶饮等保健产品,并不定期开展公益科普宣教活动,让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理念扎根于百姓的心中。

同时,宝鸡市中医医院还充分依托互联网技术,搭建了“线上健康宣传矩阵”,公众号除了日常推送健康知识,还特别开设了“论道中医”专栏,每周更新一期,邀请中医专家录制访谈节目,内容涵盖中医基础理论解读、常见疾病中医调理方法、中医养生误区辟谣等,让群众轻松学会中医知识。同时,医院还围绕二十四节气,定期发布专属养生指南,结合节气特点讲解养生重点,扩大宣传覆盖面的同时,让健康宣传既有“效率”也有“温度”。

从制度保障到需求响应,从人文关怀到健康宣教,宝鸡市中医医院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承诺。在这里,每一个细节都藏着温暖,每一项服务都透着真诚,医护人员就像一个个贴心的“健康管家”,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平安与健康。(供稿:宝鸡市中医医院)

责编:赵鹏

编辑:雷越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争先创优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