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财税金融

泾阳联社:数字金融“惠”县域,精准服务暖民心

近年来,在省联社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布局下,泾阳联社积极响应号召,以“金融五篇大文章”中数字金融篇章深化推进为导向,通过加大数字贷款累计投放力度、优化多元金融服务,精准对接县域内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普通民众等不同群体的融资需求与金融服务,用实打实的金融实践为县域发展注入数字动能,为数字金融服务落地见效提供坚实支撑。

a1dc7379f4de133d3e6d841ec158bab1 特色数字贷款产品创新,助力县域经济与精准服务

截止2025年8月,泾阳联社累计为数字贷款授信21.03亿元,服务户数达21550户,有效缓解了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和普通民众的资金周转压力。数字消费类贷款目前已发放2.65亿元,有效覆盖日常购物、家居装修、教育医疗等多元消费场景。为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差异化融资需求,泾阳联社依托数字技术构建多元化产品矩阵,创新推出了“秦V贷”“V商贷”“秦增信”“优e贷”“乡村V贷”“烟商贷”“电商贷”等一系列特色数字贷款产品。这些产品针对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农户、烟酒店经营者、电商从业者等不同客户群体的特点与需求量身定制,真正实现“一户一策”的精准匹配,让不同群体都能找到合适的融资方案。效率优势是数字贷款产品的核心亮点。依托数字化技术,所有数字贷款产品均实现“快速响应、高效审批”。客户当天提交申请,3-5小时内即可完成调查与发放,大幅缩短了传统贷款的审批周期,彻底解决客户“融资慢、等钱用”的难题,让金融服务更具时效性。泾阳联社通过这些特色数字贷款产品,为农业生产、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创业就业提供了及时的资金支持,以金融力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县域落地实施。

网格化平台搭建,筑牢数字金融服务根基

作为泾阳联社“十大体系”中网格化营销标准化建设体系的核心抓手,网格化平台建设目前已进入试点阶段,相关探索已初见成效。为提前布局泾阳辖区金融服务的全域覆盖与精准触达,泾阳联社联合科技公司共同研发“泾云助手”平台,正通过试点验证其可行性,力求以数字化工具打通金融服务与客户需求的连接通道,为后续数字金融服务的深入推进筑牢前期基础。从试点反馈来看,“泾云助手”已初步展现出精准服务效能:客户经理借助该平台,能够更高效地梳理辖区内客户的金融需求,无论是农户的生产融资、商户的经营周转,还是居民的消费信贷需求,均能通过平台实现更快速的识别,解决传统服务中“广撒网、效率低”的痛点,为未来实现客户从“粗放式维护”到“精细化管理”的转变指明了方向。后续待试点成熟正式运营后,将为数字贷款投放、电子银行服务推广等业务提供更精准的客户画像与需求支撑,有望成为推动数字金融服务在县域落地见效的重要保障。

智慧场景服务升级,惠及校园、农户与万千民众

在电子银行服务领域,泾阳联社在校园、农村、民生缴费三大核心智慧场景推出便民举措,扩大服务覆盖范围,提升活跃度,为县域发展注入金融新活力。

守护“舌尖安全”,便捷家校生活:泾阳联社聚焦校园需求,以智慧食堂建设为关键,将其纳入重点攻坚与党建任务,班子成员牵头成立工作组,与教育局确立合作原则和机制。项目推进一个月成效显著,互联网数字银行新增3362户,激活存量睡眠户8137户,网络支付绑卡新增3575张,校园卡充值12268笔,教育类场景新增22户。智慧食堂让学生实现“无现金便捷就餐”,保障食品安全;家长可远程充值、查看孩子就餐情况,让家校生活更省心。

依托助农e终端,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针对农村金融网点不足的问题,泾阳联社以助农e终端将金融服务延伸至乡村。农户在家门口就可办理基础业务,既破解了服务瓶颈,又提供了便利,筑牢了乡村民生保障的金融支撑。同时,手机银行实现生活缴费全覆盖,燃气缴费惠及13万天然气用户,让农村民众享受“指尖智慧生活”。

打造智慧美食街区,激活发展新动能:泾阳联社结合县域居民生活场景及人口经济分布特点,打造2个智慧美食街区,为商户配备收款码与云音箱,助力便捷收款。深耕县域市场,已服务7343户商户,覆盖多个领域。数字化支付重塑县域经济生态,点燃夜市“烟火气”,推动转型,为乡村产业提供支付支撑,注入金融动能,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未来,泾阳联社将继续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探索和创新金融服务模式,积极拓展县域政务、物业、校园、民生等场景的融合力度,实现场景“获客”“活客”,以电子银行业务拓展助力各项业务协同发展,为泾阳联社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渠道支撑,持续为金融“五篇大文章”在县域的深入推进贡献力量。(薛哲)

责编:赵鹏

编辑:刘佳怡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争先创优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没有了

已是最早文章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