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乡村振兴

清涧县下廿里铺镇:以德润乡 以评树风

“以前村里有矛盾,要么闷在心里积怨,要么争得面红耳赤,现在有了道德评议,大家坐在一起评一评、议一议,道理越说越清,心也越贴越近!”下廿里铺镇十里堡村村民白大爷拿着刚领到的“孝老爱亲模范”奖状,笑得合不拢嘴。自今年年初以来,下廿里铺镇以“培育文明乡风、涵养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目标,在全镇24个行政村全面铺开村级道德评议活动,通过“群众评、评群众,群众学、学群众”的方式,让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身边人,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道德动能”。

f5c0781a336f67c829c6163965ed6a78

以德立规:让道德评议成为乡村治理的“金钥匙”

 

“以前村里办红白事,攀比之风盛行,有的家庭为了‘撑面子’,借钱也要大操大办,不仅加重了负担,还伤了邻里和气。”谈及开展道德评议的初衷,下廿里铺镇党委书记郝书记坦言,随着农村经济发展,部分村民在物质生活改善的同时,也出现了“人情攀比、孝亲缺位、邻里失和”等问题,传统道德约束逐渐弱化,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治理效果有限。

 

为此,镇党委经过深入调研,决定以“道德评议”为抓手,搭建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平台。全镇24个村均成立了由村“两委”干部、老党员、退休教师、乡贤代表、村民代表组成的“道德评议委员会”,人数不少于7人,确保评议成员“有威望、敢说话、公道正派”。同时,各村结合实际制定《道德评议章程》,明确评议内容聚焦“孝老爱亲、诚实守信、勤俭持家、邻里互助、遵纪守法、移风易俗”六大类,既反对“天价彩礼”“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也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的文明新风,让评议标准“看得见、摸得着、好执行”。

 

“道德评议不是‘批斗会’,而是‘拉家常式’的谈心会。”前进村道德评议委员会主任、退休教师李老师介绍,评议活动每年开展一次,前期通过村民自荐、邻里推荐、村“两委”提名等方式收集候选人,再由评议委员会实地走访核实,确保每个候选人的事迹“真实可信、有口皆碑”。评议现场不设主席台,村民围坐在一起,由评议委员介绍候选人情况,再由村民自由发言,最终根据群众意见,确定“道德模范”“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荣誉称号获得者,确保整个过程“公开、公平、公正”。

afe86a6060520cdb32d150cf5f380b36

以评树模:让身边榜样成为群众学习的“活教材”

“她一个人照顾久病在床的丈夫,每天端屎端尿、擦身喂饭,从没一句怨言,还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这样的‘好媳妇’,我们服!”在贺家塬村道德评议会上,村民王大姐指着候选人贺大姐的照片,激动地向大家讲述她的事迹。最终,贺大姐以全票当选“孝老爱亲模范”,当村党支部书记为她颁发奖状和生活用品时,台下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像贺大姐这样的“身边榜样”,在下廿里铺镇还有很多。张家硷村的“诚实守信模范”张大爷,经营小卖部20年,从不缺斤短两,遇到老人和孩子购物,还会主动让利;鲍家沟村的“邻里互助模范”李大娘,常年义务帮助村里的孤寡老人买菜、洗衣,逢年过节还会把老人接到家里吃饭;康家圪塔村的“移风易俗模范”赵大哥,出嫁女儿时主动取消了彩礼,带动村里其他年轻人效仿……

 

ba0b2954e572ca26e13745bac7cac784

 

以风育人:让文明新风成为乡村振兴的“软实力”

 

“道德评议不是‘一评了之’,而是要通过评议,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明事理、转风气。”下廿里铺镇分管宣传工作的副镇长白同志表示,随着道德评议活动的持续推进,全镇农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三大转变”尤为明显。

村民思想观念从“被动约束”向“主动践行”转变。以前村里推行移风易俗,部分村民不理解、不配合,认为“办丧事不热闹就是不孝”“结婚不给彩礼就没面子”。如今,通过道德评议,越来越多的村民认识到陈规陋习的危害,主动参与文明实践。

邻里关系从“疏远隔阂”向“和睦互助”转变。下廿里铺镇韩家源村曾因“宅基地纠纷”“农田灌溉矛盾”等问题,邻里关系紧张,甚至出现过“亲兄弟反目”“邻里互不来往”的情况。自开展道德评议活动以来,村里通过“评议邻里互助事迹”“讨论矛盾解决办法”等方式,引导村民“换位思考、互相体谅”。

乡村治理从“干部操心”向“群众齐心”转变。以前,村里的环境卫生、公益事业等工作,主要靠村“两委”干部“催着干、盯着干”,村民参与积极性不高。现在,通过道德评议,“爱护环境”“参与公益”成为评议的重要内容,村民们主动参与村里的“人居环境整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等工作。

36fec776e7f060dac86852aa6376d21a

长效推进:让道德评议成为乡村文明的“常青树”

 

“道德建设非一日之功,道德评议也不能‘一阵风’。”为了让道德评议活动持续发挥作用,下廿里铺镇镇建立了“两项长效机制”,确保活动常态化、制度化。

动态管理机制。各村道德评议委员会不定期进行成员调整,吸纳新的乡贤、优秀青年加入,确保评议队伍“有活力、能干事”;对当选的道德模范,实行动态跟踪,若出现违反道德准则的行为,及时取消荣誉称号,确保“荣誉不掺水、模范靠得住”。

 

激励帮扶机制。除了为当选者颁发奖状、生活用品外,镇里还将道德评议结果与“积分制管理”“信用村建设”挂钩,当选者可获得“文明积分”,凭积分兑换生活用品,还可在申请贷款、评优评先时享受“优先待遇”;对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镇、村两级主动对接帮扶政策,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梨家湾村“孝老爱亲模范”白大姐因照顾老人无法外出务工,家庭收入较低,村里不仅为她申请了低保,让她既能照顾老人,又能增加收入。

如今,走进下廿里铺镇的各个村庄,道德评议活动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乡村的每一个角落,让文明新风在田间地头生根发芽,为下廿里铺镇的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下一步,清涧县下廿里铺镇将继续深化道德评议活动,不断完善评议机制、丰富评议内容、创新评议形式,让道德评议真正成为“凝聚民心、汇聚民力、提升民风”的重要载体,以道德之美滋养乡村之兴,让新时代的乡村文明之花越开越艳!(供稿:清涧县下廿里铺镇)

责编:刘朋涛

编辑:王晴之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争先创优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没有了

已是最早文章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