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本该是人生中最充满活力的年纪,但过去三年里,小荀却一直被反复发作的头痛困扰。尽管多次求医,病因始终如一团迷雾,未能明确……直到她来到二一五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王建峰主任团队通过一项名为“颅内静脉窦狭窄测压术”的新技术,才终于揭开了病因的真相。
从影像到功能,精准医疗突破诊断瓶颈
三年来,头痛如影随形地伴随着小荀,她试过各种药物和治疗,效果都不理想。王建峰主任团队接诊后,为她安排了系统检查。头颅MRV提示“左侧横窦未见显影,右侧横窦局部狭窄”,腰穿压力高达220mmH₂O,眼底检查也发现双侧视乳头水肿。这一系列线索都指向了一种极容易被忽视的疾病——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症,而静脉窦狭窄很可能是其背后的“真凶”。
精准测压,微创技术实现诊断突破
然而传统影像学检查只能看到血管的“形状”,却无法判断狭窄是否真的影响了血流、是否需要介入治疗。因此,团队没有止步于“疑似”诊断,果断决定为小荀实施二一五医院首例“颅内静脉窦狭窄测压术”。
这项技术犹如在血管内部安装“精准压力计”,通过微导管在静脉窦的不同部位,包括狭窄段的前后,精确测量压力差。压力差能够客观评估狭窄的血流动力学,是决定是否进行支架植入治疗的关键依据,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与患者安全。手术中,王建峰主任团队操作细致、定位精准,成功获取了狭窄两端的压力数据,为后续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颅内静脉系统诊疗水平迈上新台阶
在今年5月成功开展颅内静脉窦血栓取栓术的基础上,此次测压术的成功开展更标志着在静脉系统疾病的诊疗能力上实现了关键跨越。它实现了从传统的形态学评估到现代功能学评估的突破,让诊断不再是“只看形状”,而是能精准“测量功能”,极大提升了诊断的精确性。基于测压获得的客观压力梯度数据,临床治疗决策也变得更为科学和个体化。这意味着,二一五医院已构建起从急症血栓“取得出”到狭窄病因“测得准”的完整技术链条,静脉系统疾病的诊疗手段日趋完备,能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精准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首例颅内静脉窦狭窄测压术的成功,不仅为小荀这样的患者带来了明确诊断的希望,也体现了二一五医院神经内科在疑难脑血管疾病领域的持续探索与技术积累。未来,二一五医院将继续推进技术创新,以更精准的诊疗手段,帮助更多患者摆脱疾病困扰,重获健康生活。(供稿:二一五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
责编:赵鹏
编辑:王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