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眉县常兴镇马家初级中学以“立足学生成长与生活、探究‘四为’课堂模式、聚焦高效课堂实践创新、推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为核心理念,系统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各项工作成效显著,现将“四为”课堂教学改革阶段工作汇报如下:
构建“四为”课堂精细闭环管理,筑牢教学改革根基
精细化管理闭环的系统建构。学校从常规管理、教师培训、校本研修等方面做好全面督查指导。实行领导带头示范、全员参与实践:校领导班子率先垂范,开展“四为”课堂展示课,组织“四为”课堂研讨课、展示课、汇报课共计三轮,覆盖全体教师,其中青年教师参与率达100%。扎实落实教学一日常规和学生学习一日常规。构建“日检查—周总结—即公示—即整改”闭环管理机制,使管理效能转化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动能。
教研共同体的协同发展机制。课堂实践重过程,夯实改革成效。学校以“四为”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抓手,构建“理论筑基—实践深耕—科研赋能”的立体化推进体系,将教研组打造成 “教学研一体化” 的专业发展共同体。
创新教学范式变革,构建素养培育新生态
“四为” 教学理念的深度实践
以想学为前提的动力系统建构:邀请眉中骨干教师开展“四为课堂核心理念与实施路径”专题宣讲,围绕“以想学为前提、以学情为基础、以会学为目的、以自主为方式”的内涵进行深度解读。学校组织开展“四为课堂改革行动培训”4次,通过案例研讨、分组辩论等形式,帮助教师理解“情境创设—问题驱动—合作探究—迁移应用”的课堂流程。进一步学习理论强根基,凝聚共识推动改革,本学期学科教师课堂教学普遍做好了课前预习和导学练布置,推动“想学”的主动性。
以会学为目的的能力培养体系:全面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学校通过学科研析促内化,提高教师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思路。分教研组开展了“四为课堂理论学习周”活动,结合学科特点梳理《“四为”课堂学科实施要点》,累计形成学习笔记80余份。各教研组分学科开展了学科特色作业展示活动,学期末开展了学生学习笔记、摘记本展览活动,充分彰显学生“会学”“自学”的学习能力提升。
以学情为基础的教学动态调适:开展“四为”课堂师生调查问卷,详细分析学生学情和教师教情,查找问题与不足,进一步明晰方向,推动学生学习课堂中学生活动时间占比平均提升至45%;学校县级质量评估中,七八九年级位居全县前列,课堂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以自主为方式的学习范式革新: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强化教师引导性。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我的四为课堂实践反思”研讨,教师通过复盘教学案例,深化对理论的理解与应用,查找课堂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是否提升、查找教师“四为”课堂实践成效是否显著,通过学生学习能力评价和师生调查问卷,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四化” 教学原则的创新实践
目标具体化:开展学科素养目标达标测试,各学科教师首先通过学习大单元教学目标的完成“学科素养目标”测试题,教务处每月开展常规检查,对教师教学设计进行集中检查,评出优秀合格等次。对“学科素养目标”和“大单元素养目标”没有体现的,责令整改,严格落实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情境化:开展知识情境化学科培训,“四为”课堂实践活动案例《初中物理情境命题下的教学思考与践行交流活动》,是眉县常兴镇马家初级中学生活化、项目化、学习情境创设的优秀实例。
过程主动化:通过每周随堂听课、青年教师帮扶指导课,教研组研讨课等活动对学生学习习惯进行评价,进一步探究课堂互动、探究活动设计的新做法、新点子。其中,“四为”课堂教育案例张航老师的专题论文《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应用》发表于《特区教育》杂志,获国家级优秀论文一等奖。
评价多元化:美术课堂典型案例《多元美术作业——点亮学生素养提升之路》学生课堂作业评价多元化,论文获市级优秀教育案例三等奖。教育论文《发掘传统美术文化底蕴融和大思政课教育理念提升学生美术素养》在《教师教育研究》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并获得全国优秀论文一等奖。《“四为”理念下初中物理伏安法实验复习课的立体化实践与素养进阶研究》成效突出,教育论文成果在县级发表,形成了眉县常兴镇马家初级中学学科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的实施经验。
“四问” 评估体系的科学建构
学习兴趣激发评价:教务处制定《马家中学“四为”课堂评价量表》,从“情境创设有效性”“问题链设计”“学生参与度”等8个维度进行量化评估,累计形成课堂观察研讨36份。通过观察研讨、学生参与活动成绩优异,荣誉颇丰,本年度学生获县级以上荣誉达60余人次,创历年新高,多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阅读素养提升工程:学校以“阅读赋能成长”主题,构建多元阅读活动,开展“读给你听”诗歌朗诵、“诗画同源”创作赛、“书香盈袖·艺韵盈心”等丰富的读书活动,彰显舞台展演后的阅读深耕。继“书香盈袖”舞台展演的热烈反响后,学校乘势推出“墨池寻芳 书田拾穗”主题阅读实践活动,实现从舞台艺术到文本深耕的延伸,更让传统文化在舞台与书页的碰撞中实现双向赋能。在市级“阅见青铜”征文赛中,学校5名教师分获等次奖;“摆渡船”主题征文中,6名学生获奖,2名教师获“优秀指导奖”。学校图书室年度借阅量不断增长,学校读书氛围愈加浓厚,书香校园建设成效显著,成果丰硕。
思维深度培养体系:通过“四为”课堂学生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性思维,在不断地引导鼓励中,培养学生多思多想多表达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四为深度。通过课堂观察与调研,充分掌握学生的思维发展动态,明确学生学习动力与需求,按照学生的学习期望创新课堂评价方法,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分层作业创新实践:学校立足学科核心素养,创新构建“基础巩固+拓展探究+创新实践”分层作业体系,以差异化任务驱动学生主动探索。如道法学科以“时政热点我来评”为载体,引导学生化身“时政观察员”。通过学习强国、人民日报等平台搜集“一带一路”倡议、人工智能等热点事件,运用课堂所学的道德与法律知识,从“权利义务”“法治道德”等维度撰写千字评论报告。道法教师徐蓓对学生读写实践作业进行逐一点评指导,帮助学生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分析社会问题的“金钥匙”,在思辨中拓宽国际视野。图片 英语学科开展“承传统文化 展英语风采”为主题的实践作业展评活动,打破传统书面作业模式。学生们以英语绘制“传统节日海报”,英语与绘画相结合,用流畅的英文讲述春节习俗、非遗技艺;教师团队通过“一对一”指导、范文解析,攻克知识表达与语法难点该这些跨学科实践作业,通过“观察—思考—创作”的闭环设计,将知识应用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打造青蓝赋能体系,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
眉县常兴镇马家初级中学严格落实“四为课堂”核心理念,以青年教师发展壮大为目标,进一步“强基铸魂、赋能成长”,构建“分层培养+科研引领+实践锤炼”的教师发展体系,促进全教师专业素养显著提升,达到理论与实践,青蓝梯队双向赋能。
梯队培养工程实施:按职称教龄及学科划分培养层级,组建“师徒结对”6组,开展“亮相课—达标课—优质课”三级赛课,年度组织 8 人次赴西安、宝鸡提升培训学习,教师综合素养不断提升。
青年教师赋能计划: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青年教师话题即兴演讲、青年教师教育叙事等活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组织课例现场研讨、教学案例分析等提高青年教师紧急问题处理和应变能力。
专业发展成果斐然:2025年,齐晓青老师入选宝鸡市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李梅名师工作室”领衔开展“四为”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室获评县级“优秀名师工作室”。徐蓓获省级“教学能手”荣誉称号,本年度20余人次获得县级以上各级各类奖励,学校获评眉县“教师发展示范校”荣誉称号。
四、凝练改革创新成果,彰显特色发展亮点
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轮课堂实践活动覆盖全体教师,生动展现教师团队深耕课堂的探索精神,22 个试点课例、12 节展示课形成可复制经验;学生课堂自主实践时间占比 45%;七八九年级质量评估稳居全县第一方阵;在县级教学设计大赛中获 1 个一等奖、2 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被评为 “优秀团体”,验证了改革的实效性。
课题研究的系统化推进
本年度,县级课题立项 2 项、校级课题立项 12 项;发表国家级论文 2 篇,结题国家级、省级课题各 1 项;5 篇教育教研成果在眉县教研平台发表,“四为”课堂相关教学改革心得、阶段工作总结、教育叙事、教育论文共计40余篇形成研究集群,构建起 “教学实践 – 问题转化 – 课题研究 – 成果反哺” 的科研闭环。
学科特色的品牌化建设
通过一学期的实践创新,各教研组形成 “一科一品牌” 的特色发展格局,推动“四为”理念落地见成效。语文组形成“理论研习—课例打磨—成果转化”的全链条阅读,实现理念落地与教学提质双突破;数学组形成“导-思-议-展-检-梳”六环节教学法显著提升课堂效率;英语组创新设计“情境浸润+任务驱动”的教学环节,全面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政史地组构建“议题探究—跨学科融合”模式,核心素养培育贯穿课堂全程;理化生组从实验突破,呈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模式,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体音美计组充分彰显艺术特色,课堂注重学生素质技能的发展与提升,教师教学成果丰硕。
教研组成果的竞相展示
建立教研组“三单管理”机制(任务单、进度单、成果单),构建“理论筑基—实践深耕—科研赋能”教研组建设推进体系,催生出丰硕的教研成果。例如教研组阶段性总结、优秀教育论文、教学设计竞赛案例、师生调研问卷等。教研组活动更是丰富多彩,例如语文组“墨池寻芳”阅读节、政史组“时政微论坛”、英语组“跨文化海报展”、体音美组“四季运动会”等特色活动轮番开展,充分彰显教研改革在实践创新中的蓬勃活力。本学期15篇教学活动成果登上眉县教研平台,学校教研影响力显著提升。
五育并举的融合发展
学校开设 18 个特色社团,构建 “阅读 + 艺术 + 科技” 的融合育人体系;”书香艺韵绘五育” 展演获高度评价,课后服务家长满意率达到98%;学生在宝鸡市科技创新大赛、宝鸡市航模竞赛、眉县中小学生书画大赛、眉县艺术展演、眉县中学生运动会等活动中20余人次获奖,学校获宝鸡市科幻画大赛“优秀组织单位”、眉县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单位”、眉县中小学生书画大赛“优秀组织单位”、眉县中学生运动会“优秀组织单位”、眉县中小学生阳光大课间展演荣获“二等奖”等等,实现 “以特色促发展,以全面育全人” 的教育目标。
展望未来发展蓝图,深化改革实践路径
面向未来,该校将秉持 “1236”“四为” 课堂发展战略: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主线,通过双轨目标驱动(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实现三维提升赋能(课堂效率、教研质量、管理效能),实施六翼特色突围(六个教研组突出学科融合,打造智慧课堂),推进教研组长 “高站位谋划、特色化发展” 的能力建设,系统提炼学科改革模式,力争在课堂评价体系创新、跨学科学习实践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不断书写 “让课堂焕发生机,让教育成就未来” 的时代答卷。(齐晓青)
责编:刘迪
编辑:王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