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热点聚焦

依法护航,守护成长——《未成年人保护法》知识宣传篇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关心关爱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此我们倡议大家一起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共同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IMG_256

未成年人保护法知识课堂

(一)什么是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条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二)未成年人享有哪些权利?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条规定: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未成年人依法平等地享有各项权利,不因本人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民族、种族、性别、户籍、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家庭状况、身心健康状况等受到歧视。

(三)谁来保护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条规定: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以及其他成年人的共同责任。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IMG_256

未成年人保护六大体系制度

家庭保护:爱的港湾,责任重于泰山

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第一课堂,也是保护他们权益的第一道防线。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良好、和睦、文明的家庭环境,同时,其他家庭成员也应协助抚养教育和保护未成年人。

学校保护:知识的殿堂,成长的乐园

学校是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和婴幼儿照护服务、早期教育服务等机构应当根据未成年人的成长特点和规律,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社会保护:共筑安全网,守护成长路

社会各界,包括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应当开展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活动和服务,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的关爱和保护。

网络保护:新时代的挑战与应对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保护成为了一个新的领域。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都有责任培养和提高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

政府保护:未来之光,政府点亮

政府在未成年人保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未成年人因各种原因得不到有效监护时,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将对其进行监护和救助,并在职责范围内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最大的支持。

司法保护:法律的利剑,守护正义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依法履职,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在司法案件中注意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支持社会组织、社工等参与未成年人案件中的社会调查、教育矫治等。

IMG_256

案例说法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问题逐渐凸显,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低龄化犯罪不仅严重危害了社会治安,也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期推文聚焦《刑法》刑事责任年龄条款,结合近年国内真实案例,帮助未成年人知法守法,远离犯罪,健康成长。

一、《刑法》规定:

未成年人犯罪≠免责

许多人误以为“未成年人犯罪不用坐牢”,但实际上,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有明确的刑事责任年龄规定。

2021年3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对刑事责任年龄作出重要调整:

◎16周岁以上:应当负刑事责任。

◎14-16周岁: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12-14周岁: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划重点:刑事责任年龄底线——12周岁!

还有需要注意的是,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是指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年龄,而非审判时的年龄。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都得经过法定程序。

二、典型案例警示录

案例1:3·10邯郸初中生将同学杀害埋尸案

2024年3月10日,河北邯郸肥乡区北高镇张庄村3名初中生(均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霸凌同学,随后将王某(殁年13周岁)残忍杀害并将尸体掩埋在蔬菜大棚里。2024年12月30日,河北省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对邯郸初中生杀人案一审宣判。三名被告人中,13岁的张某被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13岁的李某被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12年;马某不予刑事处罚,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案例2:2022年甘肃13岁男孩杀害8岁邻居案

2022年9月25日中午,甘肃13岁男孩刘某用残忍的方式将邻居家8岁女童小悦杀害。记者采访获悉,刘某的父母、爷爷奶奶经常因琐事吵架,家庭氛围不好。2024年2月4日,刘某因涉嫌故意杀人罪一案由甘肃通渭县人民检察院向通渭县人民法院提起公诉,3月20日,该案改由定西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同意追诉其刑事责任。

※法律启示:

◎年龄不是“免罪金牌”,恶性犯罪必须承担法律后果。

◎校园欺凌可能升级为严重暴力犯罪,需及早干预。

◎严慈相济的管教与法治意识的早期培养,才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最坚固的家庭防线。

三、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1.给青少年的建议

◎遵守法律底线:明白“玩笑”与“犯罪”的界限,勿因一时冲动毁掉一生。

◎正确应对欺凌:遭遇欺负时,立即报告老师、家长或报警,不以暴制暴。

◎健康社交:不轻信网友,不传播违法信息,远离不良群体,不参与打架、盗窃等违法活动。

2.给家长的提醒

◎加强监护:关注子女日常行为,发现异常及时沟通。

◎树立榜样:以身作则,避免家庭暴力或漠视规则。

◎早期干预:若孩子出现偷窃、虐待动物等行为,及早纠正。

3.学校的责任

◎法治教育:多样化开展普法讲座、模拟法庭等法治教育活动。

◎心理辅导: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问题学生重点跟进。

◎反欺凌机制:设立举报渠道,对欺凌行为“零容忍”。

※互动问答※

问:同学邀你“帮忙打架”该怎么办?

答:坚决拒绝并劝阻,及时向老师反映情况。

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石,也是我们每个人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在法律的护航下,健康快乐地成长,让我们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安全、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成就美好未来!(供稿:丹凤县司法局)

责编:李凯琴

编辑:王晴之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争先创优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