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是一种极易被忽视的健康隐患,一旦发作,后果可能十分严重。本文带你了解血栓的成因、症状以及科学预防与治疗方法。
什么是血栓?
血栓通俗来说就是“血块”,它就像路障一样,阻塞血液流通,它会随血液流到身体的各部位,堵住生命通道,导致相关脏器没有血液供应,造成其缺血或死亡。
1.堵在心脏→→心梗:当心脏冠状动脉形成血栓时,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缺血缺氧而导致心肌细胞死亡。
2.堵在肺部→→肺栓塞(致死率极高):血栓堵塞肺部血管,导致肺组织缺血缺氧,引起肺组织衰竭。
3.堵在下肢→→静脉血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肺栓塞的罪魁祸首,临床上60%以上的肺栓塞栓子来源于下肢深静脉血栓。
4.堵在脑部→→脑梗:可能出现肢体瘫痪、言语不清、意识障碍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静脉血栓并非“老年病”,以下人群风险较高:
1.久坐久站族:长时间制动(如办公、长途旅行)导致血流缓慢。
2.长时间卧床患者:尤其是骨科、肿瘤手术后。
3.孕产妇:激素变化+子宫压迫静脉。
4.肥胖、三高人群:血液黏稠度增加。
5.遗传因素:有家族史或凝血功能异常者。
警惕这些症状
1.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单侧腿肿、疼痛(尤其小腿肚)、皮肤发热或发红。
2.肺栓塞(PE):突发呼吸困难、胸痛、咳血、心跳加速。
肺栓塞可致命,需立即就医!
科学防栓:你做到了吗?
1.多动动:激活血流速度办公族及卧床者每小时做踝泵运动:勾脚尖-压脚尖-转脚踝,促进小腿血液回流。长途旅行穿医用梯度压力袜,每小时起身活动,定时饮水以防血液浓缩。术后患者遵医嘱尽早下床活动。
2.好好吃:给血液刮刮油控盐控糖控油炸食品,每日摄盐<5g,多吃蓝莓、燕麦、深海鱼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每日饮水1500-2000ml(心肾疾病者遵医嘱进行出入量管理)。晚饭避免过饱,减少夜间血液粘稠度增高的风险。
3.多预防:降低血栓风险
“三高”患者严格遵医嘱服药,每月监测血糖、血脂、血压。戒烟戒酒,吸烟和喝酒都会破坏血管内皮,促进血栓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还会加重高血压;肥胖者身体质量指数(BMI=体重(kg)/身高(m²))控制在正常范围(18.5-24.9);高危人群定期检查,遵医嘱进行凝血功能、超声等相关检查,若出现栓塞现象,应立即就医治疗。
预防胜于治疗
1.动起来:久坐时每小时活动5分钟,可做踝泵运动;长途旅行穿医用弹力袜。
踝泵运动:
(1)踝关节屈伸运动:
①足背伸:在无痛感或微微疼痛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向上勾脚尖,让脚尖朝向自己,保持3~5s。
②足跖屈:最大限度向下绷脚尖,保持 3~5s。
以上动作为一组,每次 20~30组,双腿可交替或同时进行。
(2)踝关节环绕运动:以踝关节为中心做踝关节 360°绕环。绕环运动频次和屈伸运动相同。运动频次可根据自身的活动耐受能力适当调整。
2.健康习惯:多喝水,避免脱水;戒烟(吸烟损伤血管内皮)。
3.高风险人群:术后患者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或气压治疗。
治疗关键:早发现、早干预
1.诊断:超声检查、D-二聚体检测。
2.治疗:根据病情遵医嘱服药,严重时需手术取栓或放置滤网。
记住这个口诀
肿痛热红要警惕,久坐不动是大忌;呼吸困难莫拖延,及时就医保平安!
(李文娟 赵坤平)
责编:赵鹏
编辑:王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