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热点聚焦

陆明华:浙商深耕农业路 产业花开映岚皋

在岚皋县城关镇茅坪村的田间地头,一位从浙江台州远道而来的创业者,用十七年的坚守与创新,在这片绿意盎然的土地上绘就了一幅生态农业与乡村振兴交融的画卷。他就是岚皋县众达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陆明华——一位将汗水洒向田间地头、把温情注入乡邻心间的“新岚皋人”。

跨界创业:从养猪能手到农业多元开拓者

陆明华的岚皋故事,始于2008年。那一年,他在岚皋建起了全县首个年饲养量超万头的生猪养殖场,初步展现了其在农业领域的魄力与能力。而真正奠定他产业格局的,是2012年扎根城关镇茅坪村的大棚蔬菜项目。2012年,瞄准设施农业的发展机遇,陆明华将创业重心转向果蔬种植,在茅坪村流转200余亩荒地,建起规模化大棚蔬菜基地。

从生猪养殖到设施果蔬,从单一品类到多元发展,陆明华的脚步从未停歇。2016年,他响应“万企帮万村”号召,牵头成立黄花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精选“易种植、好管理、价值高”的黄花作为重点产业,在3个贫困村建起黄花加工分厂。如今,他的生态农业园区已从最初200余亩扩展至350亩,逐步构建起“生态畜禽养殖+设施果蔬种植+农产品加工销售+休闲观光采摘”的多元业态,草莓、葡萄、黄花菜等二十余种作物在此轮作生长,形成“四季有产、错峰上市”的良性循环。

产业兴村:“田园画卷”绘就致富路

“企业是在岚皋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就得让乡亲们跟着受益。”这是陆明华常挂在嘴边的话。自基地建成以来,他始终坚持“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用“土地流转+务工就业+技术指导+保底收购”的方式,把农户牢牢绑定在产业链上。

土地流转让村民坐享“租金收益”:基地流转的荒地前三年每亩租金700元,三年后提高至每亩800元,最高至1000每亩,曾经长满丝茅草、马桑树的闲置土地,如今能为村民带来稳定收入。务工就业让村民实现“家门口挣钱”:基地优先吸纳留守老人、困难户,原先男劳力每天80元、女劳力每天60元,随着产业壮大薪资逐步提高,如今不少村民月收入能达两三千元。村民储茂珍感慨:“以前这都是荒地,长满茅草杂树。现在不仅有租金收,还能在家门口上班,顾家挣钱两不误。”

与此同时,他积极推进农产品商品化处理。气调库与脱水蔬菜生产线的投用,让岚皋的蔬果得以远销西安、安康,真正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闭环。如今,众达农业年产值已突破2000万元,每年通过土地流转及劳务用工等方式,带动茅坪村100余户,增收80余万元。

IMG_256

公益暖心:从捐资助学到扶危济困

“做农业离不开乡亲们的支持,企业发展了,回馈社会是本分。”陆明华的公益担当,藏在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里,暖在岚皋百姓的心坎上。

助学路上,他为寒门学子撑起希望天空。2017年开学季,得知城关镇学生黄杰因父亲重病、家庭困难面临辍学,他在镇领导带领下专程上门,当场拿出5000元现金,承诺承担其大学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圆了女孩的大学梦。在县工商联组织的助学活动中,他先后资助4名贫困大学生,累计捐资超3万元,如今已有一名受助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用知识回报家乡。

扶弱济困中,他传递民生温度。2020年初,在岚皋新时代文明实践助力脱贫攻坚活动中,他向县残联捐款5万元,为残疾人家庭购置辅助器具、改善生活条件;2017年盛夏,他带领员工将价值2000余元的新鲜西瓜、葡萄送到200余名环卫工人手中,为酷暑中坚守岗位的劳动者送去清凉……,多年来,从助力脱贫攻坚到关怀特殊群体,陆明华的公益脚步从未停歇,用点滴善举汇聚成温暖岚皋的暖流。

IMG_257

初心如磐:从“浙商”到“岚皋人”的身份蜕变

十七年来,陆明华早已将岚皋视为第二故乡。他不仅在这里扎根立业,更将浙商的务实精神与秦巴山区的淳朴民风相融合,走出一条兼具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的农业产业化之路。

“企业的根基在地方,发展要为乡亲们谋利。”这是陆明华常说的话。从养猪起步,到大棚蔬菜,再到多元农业综合体;从个人创业,到带动百余户村民共同增收——陆明华用实践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也成为岚皋县“万企兴万村”行动中最具说服力的注脚。(供稿:岚皋县工商联)

责编:谷可

编辑:汪欣阳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争先创优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