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乡村振兴

旬阳市吕河镇李家沟村:八月炸“炸”出生态富民大产业

秦巴山脉秋意浓,硕果盈枝采收忙。在旬阳市吕河镇李家沟村的种植基地,成片的“八月炸”藤蔓爬满山坡,粉紫饱满的果实挂满枝头。这些外形酷似香蕉的野果,如今已成为当地的“致富果”。

IMG_256

走进李家沟村的“八月炸”种植基地,只见翠绿的枝叶与藤蔓交织,成串的“八月炸”挂满枝头,部分果实已自然裂开,露出乳白莹润的果肉,清香四溢。农户们穿梭在其间,采摘、装筐,忙碌中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IMG_256

“我就住在这附近,一天工资100块钱,把地租给合作社还有流转收入。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心里也踏实。”李家沟村村民李卫民说道。

作为秦巴山区的“土宝贝”,“八月炸”又称“八月瓜”“土香蕉”,学名三叶木通果,农历八月果实成熟,因成熟后果皮沿腹线开裂、形如开口而得名。这种药食同源的水果,不仅口感软糯香甜,还富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兼具清热利湿、活血通脉的功效,既能满足鲜食需求,又具备深加工潜力,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八月炸’属于特色小众水果,不仅能科学利用山坡林地资源,提高林产品附加值,还能带动周边农户就业增收。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我们带动务工就业30余人,人均年收入增加1万余元。”吕河镇李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尤生学说道。

IMG_256

为了让“八月炸”的价值最大化,除了鲜果销售,当地还积极延伸产业链,推动产业向“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沿着基地旁的产业路前行,陕西吉膳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里一派忙碌:工人们戴着手套,仔细分离“八月炸”的果肉与瓜籽,为后期加工做好准备。车间里,烘干、过滤、包装等工序后,“八月炸”摇身变成精油、代用茶等深加工产品,源源不断地输送至成品仓库,等待发往全国各地。

“今年我们在旬阳种植面积为50亩,预计总产量可达15万斤。现在日产籽油2000斤,果皮茶600余斤,同时还承接了15万斤合作加工业务,预计年收入能达到400万元。”旬阳市吉膳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汉英介绍道。

从田间地头的鲜果采摘,到车间里的深度加工,再到农户口袋里实实在在的增收,“八月炸”不仅让李家沟村的产业活了起来,更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生态富民的有力抓手。(王用兰 乌 蒙)

责编:刘迪

编辑:王晴之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争先创优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