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群众有需要,我就不会‘离岗’。”这是离任村干部、优秀共产党员、金华庙村二级网格员周自武常挂在嘴边的话。卸下村干部的“担子”,他却从未忘记为民服务的“初心”;告别“岗位”,却始终忙碌在群众身边。如今,他以二级网格员的身份,扎根山区网格一线,在山林间、村舍院落里续写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实干与担当。 
为民解忧:做邻里信赖的“贴心人”
“周主任,你虽然不在村上了,但有事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你”这是村民们对周自武最朴实的认可。离任多年来,他始终保持着“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的较真劲儿,把村民的事当成自家事。哪家老人独居缺照料,他就经常上门嘘寒问暖,帮忙代购生活用品,带生病老人看病买药;哪家因宅基地、琐事起矛盾,他第一时间赶过去,搬把板凳坐下来,以耐心倾听诉求,以真心化解隔阂,以公心破解难题。从帮困难家庭申请帮扶政策,到调解邻里间的“鸡毛蒜皮”,他翻山越岭、跑前跑后、不厌其烦,用脚步丈量山区民情,用实干温暖民心,架起了党群干群之间的“连心桥”,成为村民心中可靠的“主心骨”。

政策宣讲:当基层治理的“传声筒”
“讲政策不能照本宣科,得用老百姓听得懂的‘家常话’‘地方话’,才能说到心坎里。”作为土生土长的金华庙村人,周自武深知山区村民们的“听感”。他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化身政策宣讲“轻骑兵”——先把医保社保、乡村振兴、低保救助等惠民政策学深学透,再把晦涩条文转化为“大白话”“实在理”。山林间劳作歇晌时、村民饭后闲谈时、荒坡旁碰面时,都是他的“宣讲课堂”,他凑到村民身边,掰开揉碎了讲,结合村里的真实案例聊,让党的“好声音”顺着乡音传到山区的每家每户。“周网格员讲政策,不绕弯子、不打官腔,我们听得明明白白,知道咋享福利、咋守规矩!”村民们的口碑,便是对他宣讲工作最有力的褒奖。
产业引领:做致富路上的“带头人”
乡村振兴,产业为基;村民增收,实干为要。金华庙村四组地处山区,旱地有限而林地富足,周自武立足村情寻特色致富路。他白天考察土壤气候,夜晚钻研技术,远赴外地取经,选定适配林地环境、不与农耕冲突的天麻、猪苓等中药材种植。历经反复试验,他攻克选种、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等难题,种出优质中药材。致富不忘乡邻,他毫无保留分享技术与市场信息,手把手指导实操,协调种子采购与收购渠道,打消村民顾虑。在其引领下,村民纷纷参与,种植规模逐年扩大,昔日“闲置林地”“撂荒旱地”变身“致富宝地”,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山区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离任不离心,退岗不退责。周自武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日复一日的坚守、点点滴滴的实干,诠释着“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他就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牢牢扎根在山区基层一线,用滚烫的初心、务实的行动,践行着入党时的庄严承诺,为新时代山区基层工作者树立了生动的榜样,也让共产党员的旗帜在网格一线、山林之间高高飘扬。(岳丽)
责编:李凯琴
编辑:刘佳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