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岭北麓的千阳县高崖镇,漫山遍野的玉米如海洋般缠绕山间。高崖镇拥有4.5万亩耕地,其中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是名副其实的”千阳粮仓”。然而,特殊的山区地形也让我们面临着生产路维护成本高、机械作业受限、汛期水土流失等耕地保护难题。面对挑战,高崖镇党委、镇政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田长制,构建起镇、村、组三级耕地保护网格体系,每一块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已落实到具体个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调整、占用或者改变用途。

高崖镇玉米丰收景象喜人
高崖镇现有六个村,常住人口相对较少,形成了”人少地多”的独特格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防止耕地撂荒,我们坚持运行”田长制”工作模式,建立“镇、村、组”三级田长,全镇共设立45名田长,实现了”责任到人、目标到点”的全链条落实体系。田长们定期巡查,及时发现并制止非法占用耕地行为,近三年来,成功遏制了耕地”非农化”、防止了耕地”非粮化”,让1237个耕地图斑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

镇村田长巡查田间情况
面对山区特殊的地理条件,我们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重点推广玉米增密度”5335″技术,配套农机服务队、专家指导、农资配送中心、烘干仓储和利益联结机制等”五项服务”,让玉米最高亩产突破1700斤,机械化率达95%。同时我镇坚持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总投资395万元的鲜食玉米加工基地已进入收尾阶段,建成后年处理玉米可达5000吨,带动300余户农户增收。通过苏陕协作平台,高崖玉米已远销江苏等地,户均增收5万元。

高明村玉米加工设施
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千阳县高崖镇广大干部群众将携手同行,共同守护这片宝贵的土地,确保每一寸耕地都用于粮食生产或其他农业用途,让高崖镇的玉米田永远金黄,让乡村振兴的”黄金动能”永续发展!(李攀璋)
责编:刘迪
编辑:刘佳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