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乡村振兴

留坝:守护万物和谐“蜜”境 酿就乡村振兴“甜美”事业

秦岭深处的陕西汉中留坝县,一碗琥珀色的百花蜜承载着生态与产业的双重馈赠。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留坝蜂蜜以“中华蜂筑巢、百花蕊酿就”的特质享誉市场,其背后是92.03%森林覆盖率撑起的生态基底,更是当地以蜂为媒、以蜜为桥的乡村振兴实践。

生物多样性滋养蜂产业沃土

这份“甜蜜事业”的根基,深植于留坝得天独厚的生物多样性宝库。自 2022 年启动系统性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以来,当地已累计记录 4367 种野生动植物及大型真菌,其中 581 种为县域内首次发现。从善用拟态伪装的幽灵竹节虫,到秦岭独有的留坝幕枯叶蛾,这些生灵的安然栖居,既是留坝生态优良的鲜活佐证,更悄然揭开了“甜蜜事业”的自然密码。调查数据显示,县域内繁茂的植物群落中,已探明69科177种蜜粉源植物,为蜂产业筑牢了最坚实的物质根基。

为守护好这份生态与产业的双重财富,留坝县构建起“科技护航+全民参与”的保护体系。通过成立专家工作站引入权威智力支持,借助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秦岭鸟类观察邀请赛凝聚社会共识,更以“秦岭秘境·爬虫科普展”等创新研学项目,让5000余名公众在沉浸式体验中读懂生态价值。一系列举措推动生物多样性从单纯的“保护课题”,稳步转化为驱动发展的“产业资本”。

全链条融合赋能“甜蜜经济”

过去,留坝的蜂产业多以售卖原料蜜为主,产业附加值低,再加上“藏在深山人不知”的渠道局限,蜂蜜滞销成为常态。为改变这一局面,留坝县精准施策,在“延链、补链、强链”上做足了文章。

在江口镇漩滩村的山林间,错落的原木蜂箱沿山势铺展,中华蜂穿梭于百花之间,将秦岭数百种药花、果花的精华酿成琥珀色的琼浆。“就是因为生态好,我们的蜜蜂喝的就是山泉水,采的是百花蕊,酿出的蜂蜜香甜可口、色如琥珀,很受市场欢迎。”漩滩村第一书记彭森的话语里满是自豪。目前,漩滩村共养殖中蜂200余桶,今年通过助农直播线上线下销售蜂蜜约6000斤,销售收入超35万元。这份传承千年的“甜蜜事业”,如今已形成规模化发展格局,全县中蜂稳养量达40000群,蜂蜜年产量达300余吨,预计年产值超2100万元。这项产业不仅为村民铺就了一条增收致富的康庄大道,还解锁了乡村振兴的共富“蜜”决。

从一瓶蜜到一条链,留坝县正让“甜蜜价值”不断升级。依托“中华蜂、定地养、百花蜜、棒棒桶”的古法特色,留坝蜂蜜拿下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两度登上中央电视台栏目,成为享誉全国的“秦岭名片”。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华蜂宝宝”在网络票选中脱颖而出,成为留坝文旅新IP,球幕影院等打卡地的火爆,让蜂产业与乡村旅游实现精准对接。在此基础上,留坝正全力延伸产业链条,开发蜂蜜水、蜂蜡手作等产品提升附加值,培育直播助农达人拓宽销路,让“养殖—加工—销售—文旅”的全链条更加完善。

中华蜂种群的稳增,反映出留坝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入“保护-增值”的良性循环,绿水青山的生态底色愈发鲜亮。未来,留坝将持续以“两山”理论为指引,通过优化蜂种、开发高端产品、深化文旅融合,让中华蜂产业成为秦岭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的“金色名片”。

责编:李凯琴

编辑:王晴之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争先创优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