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下午,旬邑县文化馆会议室内气氛热烈,馆办团队群众文艺创作交流座谈会在此顺利召开。本次座谈会旨在进一步激发馆办团队创作活力,搭建文艺骨干交流平台,推动群众文艺创作高质量发展,为全县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注入新动能。文化馆馆长第五亚东、来自馆内各文艺团队的负责人、骨干成员及文化馆业务干部参加会议,县文化馆副馆长曹阿萍主持会议。

文化馆馆长第五亚东表示将坚持“三个三”,即“三个感谢”、“三个支持”、“三个要求”,感谢各位团队的付出,以及对旬邑文化事业做出的贡献,文化馆后续将继续为各个团队提供场地、专业指导等支持,并帮助打磨优秀作品,同时也对各个团队提出要求,各项活动要积极参与,潜心创作,紧密协作,继续为旬邑文化事业添砖加瓦。

曹阿萍馆长在开场致辞中指出,群众文艺创作是文化馆工作的核心抓手,也是传承地域文化、服务群众需求的重要载体。她回顾了近年来馆办团队在创作领域的丰硕成果,特别是情景器乐曲《梦回马栏》荣获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群星奖的亮眼成绩,强调要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破解创作瓶颈,挖掘本土文化富矿,让群众文艺作品更具时代气息和地域特色。随后,活动培训部主任贺陆组织学习并宣读了《旬邑县文化馆活动场地场馆管理办法》。
座谈会上,各馆办团队代表围绕创作实践展开深入交流。栒韵二胡丝竹艺术团负责人总结了团队2025年的工作,并对2026年的工作做出了规划;清风经典诵读社的负责人表示,现有的困难主要是优质原创稿件稀缺,同时缺乏专业老师指导及稳定的排练使用场地,希望日后文化馆能帮助团队打造一个专业诵读平台,并加大宣传力度;春之声合唱团的负责人表示,合唱团队伍庞大,一路走来很不容易,大家参加都是热爱唱歌,也希望文化馆对合唱团后续发展能继续支持;剪花娘子艺术团的负责人表示,作为我馆的第一支馆办团队,2026年将继续秉承初心,好好打造一部具有县文化特色的作品;三水秦腔演唱团的代表,讲述了自己团队不论刮风下雨,按时举办团队活动,吸引了一大批团员和戏迷,也表示之后会继续将这种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活动做下去,几个舞蹈团队代表也做了经验交流,提出了创作设想。
针对各团队提出的创作素材匮乏、专业指导不足等问题,曹馆长表示,将结合专家讲座等先进经验,建立“创作-打磨-展演”机制,让优秀作品走向基层,同时,还组织学习了《陕西省艺术系列新文艺群体人才职称评价标准(试行)》,并对新文艺群体人才职称评审具体条件进行了解读,鼓励团员都积极参与本次艺术系列新文艺群体人才职称评定。

会议明确了下一步创作重点:鼓励积极创作原创作品;开展“栒彩”美育讲堂系列培训,覆盖音乐、舞蹈、书画等多个门类;建立馆办团队创作激励机制,对好的作品,将给予各项支持。会议结束后,该馆组织所有团队前往活动场地,通过实地参观结合现场讲解的形式,让大家深入了解场地情况。
此次座谈会的召开,有效凝聚了馆办团队创作共识,理清了发展思路。参会人员纷纷表示,将把座谈会成果转化为创作动力,推出更多反映旬邑风貌、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据悉,旬邑县文化馆后续将持续深化创作交流机制,通过作品展演、跨馆合作等形式,让群众文艺创作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支撑力量。(供稿:旬邑县文化馆)
责编:刘迪
编辑:汪欣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