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生态健康

健康科普|寒潮御寒需警惕,谨防一氧化碳中毒

冬季寒潮来袭,气温骤降,不规范取暖引发的一氧化碳中毒事件进入高发期。作为高压氧舱一线工作者,见证过多起中毒悲剧,在此郑重提醒:温暖背后藏着无形屠刀,规范救治才能守护生命安全。
IMG_256

安全取暖,从源头规避风险

冬季取暖、居家烹饪需严守安全准则,从源头杜绝一氧化碳滋生:

1. 严禁在室内使用炭盆、铁桶、无合格资质小煤炉等临时取暖器具,尤其密闭空间内切勿违规使用此类设备;

2. 室内使用煤气、天然气灶具做饭、烧水,或用煤炉取暖时,必须保持门窗适度敞开通风,避免空气密闭导致气体积聚;

3. 定期检查燃气管道、阀门及取暖器具密封性,及时排查泄漏隐患,使用完毕后立即关闭设备,如需存放燃具需转移至室外。

IMG_263

认清危害,牢记中毒核心特性

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无臭,隐蔽性极强,危害速度快、后果重,需明确其致命风险:

毒性极强:一氧化碳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能力是氧气的240倍,会快速阻断氧气输送,导致机体缺氧,中毒者多“安静窒息”,无明显挣扎迹象,极易忽视;

致死速度快:密闭空间内,一氧化碳浓度达0.08%时,接触2小时即可引发昏迷;浓度升至0.32%时,30分钟就会导致死亡;

后遗症凶险:即便中毒者当场清醒脱离中毒环境,仍可能进入2-60天的“假愈期”,后续突发迟发性脑病,出现痴呆、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等不可逆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精准识别,区分中毒不同症状

一氧化碳中毒初期症状易与感冒混淆,需精准分辨轻重程度,早发现早处置:

1. 轻度中毒: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四肢乏力、胸闷气短,易误判为普通感冒,脱离中毒环境后症状可初步缓解;

2. 中度中毒:意识模糊、面色潮红或苍白、呼吸困难、无法自主站立,需立即干预救治,避免病情恶化;

3. 重度中毒:深度昏迷、瞳孔散大、呼吸心跳微弱甚至衰竭,若未及时抢救,短时间内可危及生命。

科学救治,

明确高压氧治疗核心作用

一氧化碳中毒无替代特效疗法,高压氧治疗是唯一能快速起效、降低危害的关键手段,切勿依赖普通吸氧:

普通氧气为何不足

常规鼻导管吸氧仅能提供40%以下氧浓度,无法快速解离体内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完全排出需数天至数周,易延误病情、增加后遗症风险。

高压氧治疗的核心优势

大幅提升血氧供给:可使血液中物理溶解氧含量提升20倍,快速满足机体氧气需求,缓解组织缺氧;

加速毒素排出:高效促进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分离,缩短排毒时间,减少毒素对器官损伤;

预防严重并发症:阻断脑细胞缺氧凋亡,将迟发性脑病发生风险降低70%以上,早期规范治疗治愈率可达95%。

治疗关键提醒

即便中毒者救治后意识清醒,也需遵医嘱完成全程高压氧治疗,不可中途放弃,从根本上规避迟发性脑病风险,实现彻底康复。

现场急救,掌握正确处置流程

发现疑似一氧化碳中毒情况,需立即采取规范急救措施,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错误操作可能加重病情:

1. 立即开窗通风:迅速打开室内所有门窗,保持空气流通,降低一氧化碳浓度;

2. 快速转移患者:立即将患者转移至室外空气新鲜处,松解衣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3. 及时紧急呼救:立即拨打急救电话7219999,明确告知疑似一氧化碳中毒,强调需开展高压氧治疗;

4. 严禁错误操作:切勿给昏迷患者喂水、喂药,避免呛咳窒息,等待救援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寒潮御寒不忘安全,

一氧化碳中毒可防可治。

牢记防护要点、

识别中毒信号、

掌握急救与治疗知识,

切实做好居家安全防护,

才能安稳度过寒冬,

守护自身及家人生命健康。

供稿:城固县第二人民医院

责编:李凯琴

编辑:刘佳怡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争先创优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