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山阳县高坝店镇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深化“三个年”活动为抓手,不断拓展思路、创新方法、突出重点,千方百计破难题,全力以赴促发展,扎实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聚焦固本强基,筑牢战斗堡垒,夯和美之“基”。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千万工程”示范村建设工作专班,明确职责分工,构建镇村两级协同推进机制。狠抓责任落实。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任务时间,采取项目化管理、清单制推进,确保方向正确、措施到位、项目可行。加强阵地建设。将高坝街社区原有隔离式办公区域改造成“一站式”服务,构建集政务办理、议事协商、文体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阵地。
聚焦环境整治,擦亮民生底色,塑和美之“形”。拆到位。拆除灯杆广告牌169个、公共区域违建24处、储藏室71个、厕所8个、水泥池26个。清到位。清理乱堆1295处、清洁墙体1248平方米,清运杂物垃圾97车。改到位。改房14户、改厕160个,更换商铺广告牌60个;修复路面50余处,修补花坛26个,更换井盖6个、下水管道110米,绿化带补苗2万株、剪枝605棵,同时对老街沿线老屋具备改造条件的建筑设施进行风貌改造。
聚焦乡村建设,保护古镇古色,铸和美之“魂”。规划先行。聘请中策资讯科技公司对明清古街统一规划设计,打造集生态种植、绿色养殖、民宿体验等多功能的乡村休闲驿站。文化赋能。结合清廉山阳建设,深入挖掘程豫故居文化内涵,建国家级廉政教育基地。品牌打造。以建秦岭山水历史文化名镇为发展定位,申报秦楚宋金古战场、明清古建、协泰协和商贸老字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聚焦民生福祉,完善公共服务,强和美之“筋”。规范市场。抽调专人组建工作队,对高坝街集贸市场占道经营、乱摆摊点、食品安全等进行常态整治。提升设施。对老街实施白改黑1.5公里,铺污水管道、人行道1.5公里,修缮提升玄武广场、电影广场。完善功能。对丹宁高速立交桥下空闲地进行有效利用,新建智慧停车场2个,增补停车位173个,解决车辆乱停乱放和节假日交通拥堵问题。
聚焦群众增收,发展特色产业,壮和美之“骨”。做精“一产”。以“党支部+集体经济+农户”模式,盘活闲置大棚48个,在北湾新区发展食用菌35.2万袋,实现农民增收。做强“二产”。深耕“土特产”文章,拟建一个集土豆系列产品开发、农副产品出售、中药材收购为一体的物流产业园区。融合“三产”。采取“服务+”“旅游+”,带动商贸、餐饮快速发展,实现从业人员年收入5万元以上,集体经济年收入20万元以上。
聚焦基层治理,培育文明乡风,固和美之“本”。推行为民服务“网格化”。每个网格选聘1名党员为网格员,明确政策宣传、矛盾调处、隐患排查等职责,打通党员联系群众“最后一米”。推动移风易俗“长效化”。落实“2115115”硬规定,制定婚事新办、白事简办“双6条”标准,有效遏制大操大办;组织志愿者开展义务帮扫、民事帮办等活动50余场次。坚持矛盾化解“常态化”。全面推行“防查化审”解纷工作法和“三说三联”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确保矛盾调解成功率稳定在98%以上。(程美)
责编:谷可
编辑: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