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平安创建

安康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中心站:守牢安全底线,护航高质量发展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安康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中心站满怀豪情与憧憬,共同回顾2024年的奋斗历程,展望2025年的崭新征程。

回首2024年,砥砺前行,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这一年,全市监督系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全力防范化解建设工程安全生产风险隐患,推动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紧扣深化“三个年活动”总体部署,立足于高水平安全护航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围绕提升监督系统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意愿和能力水平出实招、见实效,通过“强化内部建设,强化隐患治理,强化质量管理,强化调查研究,强化教育培训,强化科技支撑,强化提标升级”,深入推进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各项工作走深走实,坚决守住安全发展底线和工程质量生命线,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IMG_256

      强化内控建设,使监管能效更加扎实。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学习贯彻新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积极履职尽责,紧密结合行业特色,敏锐洞察形势变化、发展需求和群众期望。坚持守正创新,全面对标“三个年”活动的各项目标,持续推进“五型”质监站建设和“六度行动”。通过推进联合验收、实施监帮结合、开展“创优夺杯三精行动”以及组建蓝天保卫战斗队等具体措施,以实际行动大抓发展、大抓服务、大抓效能,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有效提升了质监服务水平和温度。作为主要参与部门推进的水电气信联合报装和验收改革,强化过程服务、联合监管,被省职转办在全省范围内推广,省政府机关党组将其纳入主题教育调研成果转化案例。质量安全工作被人民日报中国城市网、学习强国、陕西日报、安康日报等中省市主流媒体相继关注报道。积极完善监督体系建设,恒口示范区成功获批建站。

      强化隐患治理,使安全防线更加牢实。扎实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整治,推动安全生产向预防为主转变,坚持排查整治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更是实现安全治理方式转变的核心理念。市质监站采取市区(县)一体、上下协同的工作模式,构建了“两场联动、齐抓共管”的“大建管”格局,有效推进安全生产工作。召开“全市建筑领域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现场观摩暨2024年安全生产大会”,出台《安康市建筑工地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暨高水平安全工作方案》,为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明确了方向和要求。在安全生产检查方面,主动创新检查方式,采用联合检查、交叉检查、委托第三方检查等多种方式,形成多层次、多角度的检查网络,提高检查精准性、有效性,推动监管由企业被动接受向主动管理转变。截至目前,开展全市季度大检查4次和专项检查5次,查改房屋市政工程问题隐患650余项,确保了隐患闭环销号、动态清零,实现了全年0伤亡目标。

      强化质量管理,使质量基础更加厚实。以《陕西省工程质量安全手册实施细则》为指导,强化建设工程质量监管。对在建项目施工质量及检测公司管理进 IMG_257 行了全面检查,累计抽查在建项目129个,检测公司13家。成功举办了全市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业务技能比武竞赛,各县(市、区)质监站及19家监理公司的50余名精英参赛,展现了他们在建筑质量安全领域的专业素养和精湛技艺。组织全市质监系统人员参与全省监督系统知识竞赛,荣获最佳组织奖,旬阳站和汉滨区站分别获得县(区)二等奖和三等奖,2位同志被评为“2024年全省监督系统业务技能比武竞赛优秀个人”。积极组织参加由省住建厅、省人社厅、省总工会组织的全省技能比武,代表队获得防水工“团体金奖”“优秀组织奖”,1人获得防水工全省第2名,1人获得优秀技术指导奖,1人获得钢筋工个人优胜奖。以季度质量安全检查为契机,秉承“过程合格则结果必然合格”的理念,针对质量投诉中的常见问题,督促施工企业对检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全面整改,确保质量问题得到有效控制。积极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全年处理直接投诉5个,国家信访局转送4个,12345工单405份,办结完成率和满意率达到100%。

      强化调查研究,使“亲商助企”更加丰实。主动深入企业及项目现场,广泛走访调研超过百家企业。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倾听企业声音,深入了解企业需求,对企业所遇到的难题进行深入的研讨和交流,找准症结,攻坚创新,为企业提供精准、高效的现场靠前服务,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积极派遣人员驻守一线,助力万达御河湾等保交楼项目的顺利交付。同时,持续大力推进“创优夺杯三精行动”,帮助企业解决创建优质工程的难点重点问题,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全市已申报省级文明工地4项,创建市级文明工地34项,创建“兴安杯”8项。通过推进联合验收,推行监帮结合,全市监督在建工程299项,建筑面积706万平方米(其中2024年办理工程质量安全实施监督申报工程226个,建筑面积318万平方米),竣工验收备案162项,建筑面积370万平方米;全市完成起重机械产权备案27个,办理使用登记228个,注销产权备案4个,充分体现了服务成果和服务效能。

IMG_258

      强化教育培训,使安全文化更加充实。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是提升从业人员安全能力的关键。坚持致力于增强房屋市政工程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监管人员的安全教育,同时推进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体系的提升与应用。通过每月举办的工程质量安全大讲堂,邀请行业专家深入讲解安全管理要点,有效提升了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监督能力,增强了安全意识,为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打下了坚实基础。针对建筑工地安全教育效率低下、培训方法单一、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等问题,精心策划举办了“与安全同行 与幸福相约”全市建筑工地安全生产大家谈演讲比赛,并通过公众号和网络媒体推出了6期《安全生产大家谈》、5期安全生产教育视频及38篇宣传文章,全面覆盖了安全生产领域的多个方面,特别针对建筑安全风险进行了深入讲解。其中《临时用电安全》视频因其实用和针对性,在首日播放量超3万,获得了广泛关注和积极教育反响。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安全教育的效率和质量,还进一步推动了全市安全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为推动全市安全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强化科技支撑,使智慧治理更加坚实。深入整合信息技术与工地管理,打造了一个集实名制管理、监督检查、工程检测、扬尘监控、起重机械监控等八大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工地平台。这一平台实现了对施工现场的实时监控与数据分析,显著提升了监管的效能和准确性。在智慧工地的建设中,大力推广数字监管手段,包括电子台账、移动执法、整改图像传输等,增强了监管的灵活性和覆盖面,使监管工作更加便捷高效。在工程质量检测方面,通过二维码标识和信息系统的应用,确保了样品的真实性和检测过程的透明性,从而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强化提标升级,使扬尘管控更加扎实。依据“三管三必须”原则,制定了《2024-2025年安康市住建领域冬春季大气污染专项治理方案》,加强了行业监管和属地管理职责,精准定位问题源头,实施针对性措施,确保扬尘治理要求得到切实执行。全面深化“市+区”分级管理,通过联合治理加强中心城区各辖区间的协同合作。坚持“5+2”“白+黑”的检查模式和“日报告、周调度、月总结”制度,确保日常巡查与周末抽查机制的有效运行。全年全市已累计开展建筑工地扬尘治理巡查检查294次,夜查10次,检查工程2379个,发现并整改问题657项,处罚通报10起,约谈企业17家。进入冬季后,我们主动加强与环保、城管等部门的联动,建立信息共享、联合执法、应急响应等工作机制,构建起强大的扬尘污染防治合力。成立“蓝天保卫战斗队”,加强对建成区内所有在建工地实施不间断的巡查,确保扬尘治理工作质效,形成扬尘治理战报41期,累计检查项目545个,发现问题175项,所有问题均已迅速得到整改,为2024年357天优良天气贡献了质监力量。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公众参与扬尘污染防治,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公众广泛参与的扬尘污染防治新格局。

击鼓催征稳驭舟,奋楫扬帆新征程。展望2025年,满怀信心与斗志,安康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中心站将以踏石留印、抓铁留痕的干劲,攻坚克难、披荆斩棘的拼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的韧劲,持续狠抓安全生产管控,坚定不移地强化工程质量监管,为推动安康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康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供稿:安康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中心站)

责编:曾祥秋

编辑:韩婷

IMG_260

END

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 李潇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争先创优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