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静,女,一级教师,县级教学能手,担任计算机专业课教学工作。主持并参与省市县课题研究均顺利结题。获陕西省微课大赛三等奖;渭南市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第七届微课大赛二等奖;教学案例设计二等奖;中职学校说专业建设二等奖;合阳县职成教育高质量发展先进个人。
教育信条:育人是一个静待花开的过程。
【摘要】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我们的工作、生活数字化,新兴数字技术和数字产品充斥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在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度地将传统文化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相互融合,能极大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关键词:传统文化 中职信息技术 实践研究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信息社会改变着人们的学习、生产和生活方式,因而悠久的传统文化就面临着被忽视的风险。将传统文化与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融合,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传统文化在中职信息技术课堂中融合的意义
1.丰富教学内容
传统文化与中职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不仅为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还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2.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在中职信息技术课堂上对传统文化的融入,可以使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文化底蕴。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价值观,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3.促进学科融合
通过传统文化和信息技术的融合,有效打破了学科的界限,实现中职信息技术学科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养成创新意识,积极发扬爱学习、爱思考、爱钻研的精神,培养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更大贡献的技术技能人才。
三、传统文化在中职信息技术课堂中的融合途径
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对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及课程思政库元素等资料的反复斟酌研究,总结出以下将传统文化融入中职信息技术课堂的途径。
1.教学内容融合
在中职信息技术课程中,合理引入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教学案例和项目。例如,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制作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海报、用动画制作软件展示古诗词的意境等。将传统文化中的元素,如书法、绘画、剪纸等,与信息技术中的图形设计、多媒体制作等内容有效结合。
2.教学方法融合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教师积极创设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相关知识。合理运用项目教学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让学生通过完成特定项目来掌握信息技术技能。
3.教学资源融合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积极探究并开发校本课程,将传统文化与中职信息技术相结合,形成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特色的教学资源。
四、传统文化在中职信息技术课堂中融合的教学案例(节选)
【案例一】书法艺术与字体设计
课程内容:在学习Microsoft office软件《字符格式化》一课,讲到字体设置时,适时引入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不同字体的特点和审美价值,给学生展示了小篆、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字体的艺术之美。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文档内容,选择一种字体对字符格式进行设置。课堂上引导学生观察书法作品中的字体结构和笔画特点,鼓励他们运用字体设计软件,如 Adobe Illustrator ,设计具有书法韵味的字体,学生可以参考等不同字体,创造出独特的数字字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效果: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将书法艺术与课堂内容有机融合,使学生对中国书法艺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学生学会了字体的设置方法,在此基础上,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还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案例二】古诗词与多媒体制作
课程内容:在学习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制作简单数字媒体作品》任务一加工处理图像时,我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以古诗词为主线,让学生分组选择一首古诗词,运用常用图像处理软件,如美图秀秀、Photoshop等,引导学生制作一幅图文协调一致的作品。在学习任务二制作短视频作品时,鼓励学生通过查找与古诗词相关的图片、视频素材,录制朗诵音频,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将古诗词的意境通过视频形式生动地展现出来。
教学效果: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为《制作简单数字媒体作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所以,在项目任务选取时,我将古诗词融入到制作多媒体作品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古诗词的美妙意境,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多媒体制作的技术水平,在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案例三】传统剪纸艺术与图形图像设计
课程内容:在《图形图像设计》一课中,通过创设情境,我先展示各种精美的传统剪纸作品,介绍剪纸艺术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在剪纸文化传统的熏陶下,以完成一幅以剪纸为主题的作品,引导学生使用图形图像设计软件 Adobe Photoshop ,模仿剪纸的风格和图案进行设计创作。学生通过软件中的绘图工具、图层管理等功能,创作出具有传统剪纸特色的数字作品。
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通过将传统剪纸艺术与图形图像设计相融合,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通过具体的项目任务,学生不仅掌握了图形图像设计软件的操作技巧,还深入了解了传统的剪纸艺术,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水平。
【案例四】将传统文化遗址融入虚拟现实(VR)体验
教学内容:在学习《了解虚拟现实技术》这一课时,课前,我通过搜集相关的素材,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观传统文化遗址,如故宫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敦煌文化等著名景点。这种沉浸式的体验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的历史底蕴和现代科技相融合的独特魅力。
教学效果: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让学生在互联网上“云”游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景点,在体验虚拟现实技术的同时学习了传统文化知识,既可以起到保护文化遗产的作用,又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五、传统文化在中职信息技术课堂中融合的注意事项
1.适度融合。要把握好传统文化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度,避免过度强调传统文化而忽视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融合的内容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切忌生搬硬套。
2.注重实践。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后,鼓励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使传统文化进一步得到传承和发展。
3.提升教师素养。作为教师,要积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积极探索并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更好地将传统文化与信息技术融合在教育教学中。
六、结论
传统文化与中职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融合,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教学改革举措。通过二者相互融合,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培养并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文化素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研究,传统文化与中职信息技术课堂的融合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宋传红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教学容物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究与实践》[J] 第二届教育发展与教学研究论坛 2023:35-36
[2]郭舒婷 《信息技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 2015:29
[3]边春旭 《职业院校优秀传统文化与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融合的实践研究》[J] 国际援助2023年28期:27-28
[4]张天琳 郭世懿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传统民族文化与汉字的融合方法研究与设计》[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年34期:17-18
作者:合阳县职教中心 范静
责编:卓西玲
编辑: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