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留坝,早起是被屋外各种鸟儿的叫声唤醒的,晨间鸟鸣如断章俳句,麻雀在屋檐下争论季节的语法,布谷鸟将远方的故事谱成山歌。打开窗户,松鼠在刚刚发出嫩芽儿的灌木丛中健步如飞。阳光穿透林隙,将斑驳的光影洒在苔藓与岩石间。这里的空气是甜的,在呼吸间涤荡肺腑,仿佛连灵魂都在这其中微醺。
当三月的风拂过紫柏山的草甸,当四月的樱花浸染青石板路,留坝便成了文人笔尖的意象、画家调色盘上的留白。青山如黛,溪流如歌,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自然的灵性,每一缕风都裹挟着森林的私语。若将秦岭比作一幅泼墨长卷,留坝便是其中一滴未干的青绿,晕染着原生态的美学与时光的禅意。留坝的底色是绿色,紫柏山的松涛是绿的,狮子沟牧场的草甸是绿的,寒溪河谷的苔痕也是绿的——这里的绿,是秦岭最古老的方言,用92.03%的森林覆盖率书写着生命的磅礴。
狮子沟没有围栏,只有无垠的草浪与牛羊慵懒的剪影。蒲公英举着金黄的灯盏,红尾鸲在低空划出弧线,雄鹰的翅膀割裂天空的蓝。牧场上的牛群咀嚼着青草,眼神宁静而又悠闲。
张良庙的竹林深处,风吹动飞檐,将英雄隐退的传说写进每一片竹叶中。古柏虽被雷火灼伤,却以扭曲的躯干诠释生命的倔强,正如那位“英雄神仙”的进退之道——功成身退,归于山林。
老街的青石板上,燕子掠过明清的屋檐,供销社的老招牌与咖啡馆的香气并存,时光在这里折叠成一首混搭的俳句。
现代的留坝人,用诗意续写生态的篇章。废弃的道班被改造成民宿,木工房化身研学基地,稻田里推行“购米包地”,让沉睡的土地苏醒。他们深知,真正的乡愁不是固守旧物,而是让自然与人文在共生中焕发新颜。村民用废旧垃圾兑换生活,游客在紫柏山上感受云海和天坦,志愿者红马甲的笑靥与车主礼让行人的手势。民宿主人推开木窗,将一篮新采的野花放在枕边,留言簿上写着:“今夜,让月光与花香替你守梦。”大棚里的香菇悄悄长大……
留坝以秦岭为纸,以溪流为墨,写就了一部关于永恒的生态诗篇——无需吟诵,只需静听,从层峦叠翠的秦岭山脉到城市公园的花香鸟语。还有更多的答案就藏在紫柏山的云雾里,在寒溪河的流水中,在古松的年轮间,更在人与万物共生的呼吸里。(供稿:汉中市生态环境局)
编辑:李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