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历史智慧 传承优秀文化——咸阳博物院文博专业读书分享会”3月25日下午3:00在文博书苑举行。咸阳师范学院文博专业实习生姬欣茹和钦佳蕊分别进行了发言,发言主要内容如下: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书友们,大家好!
我叫钦佳蕊,是咸阳师范学院文博专业的一名学生,近期在咸阳博物院保管部实习,很开心今天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读书心得,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是咸阳博物院文博书苑的藏书——《椽檐遗珍——中国古代瓦当鉴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犹如一座巍峨的宝库,而瓦当则是隐藏于椽檐之下的宝珠。这本书的逻辑清晰,梳理了从先秦到明清这一漫长历史时期的瓦当发展脉络。先秦的瓦当简约、简朴,见证早期建筑艺术的萌芽;秦朝云纹瓦当,动植物纹瓦当博采众长、造型多样、纹饰精致;汉代瓦当以其大气磅礴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四神瓦当盛极一时,同时书中还对富有内涵的文字瓦当和灵动的动物纹瓦当进行了细致入微的介绍,并配有精美的图片展示;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的流行,莲花纹和其他佛教纹饰出现在瓦当之上,文字瓦当数量急剧下降;隋唐时期琉璃瓦出现,莲花纹瓦当被大量使用;宋时期兽面纹瓦当大量使用;元代瓦当发展陷入低谷;明清时期较为出彩的瓦当就是皇室所用的云龙纹琉璃瓦,普通民居更多的转向砖雕装饰。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大致了解瓦当的发展与演变,也可以了解到一些古建方面的知识。瓦当虽小,但其中也可以反映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风貌。
大家好!我叫姬欣茹,来咸阳博物院实习已经有一个多月了,这段时间让我真正理解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含义。在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只有真正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才能发挥价值。
因为专业对口,所以在这段实习期间,一有空我就会来文博书苑里看会儿书,这里汇聚了全国近百家博物馆的书籍,让我徜徉在文博专业书籍的海洋里,实在是喜欢。
今天,我想分享一本文博专业的书籍给大家,这就是由孙华老师所著的《古蜀文明研究丛书》。这套丛书以三星堆、金沙等考古遗址为核心,系统梳理了古蜀文明的发展脉络,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既独立又融合的文明图景。
通过详实的考古资料,作者在这本书中还原了一个国力强盛的古蜀王国:从卢帝攻秦至雍城的军事行动,到蜀军伐楚取兹方的战绩,再到精美绝伦的金器、玉器的制作工艺,无不显示古蜀国已具备高度发达的社会组织和技术水平。特别是书中对黄金权杖、青铜大立人等礼器的解读,揭示了古蜀人复杂的精神世界和权力结构,完全颠覆了”原始落后”的刻板印象。
不仅如此,作者在这本书中还特别强调了古蜀文明在中华文明形成中的独特地位。一方面,它可能是华夏文明源头之一,如黄帝与蜀山氏的联姻传说、颛顼帝的蜀地渊源等记载;另一方面,它又通过南方丝绸之路与更广阔的文化圈进行交流。这种“双重身份”使古蜀成为理解中华文明形成机制的关键节点。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一点:文明的生命力就在于多元共生、和而不同。古蜀文明研究不仅关乎过去,更指向未来。在全球化时代,如何保持文化独特性又不失开放包容,古蜀文明提供了历史镜鉴。当我们凝视三星堆青铜面具那神秘的目光时,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失落王国的记忆,更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密码。(钦佳蕊 姬欣茹)
编辑:李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