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初染,宁强县巴山镇重峦叠嶂,薄雾如纱轻笼,在海拔最高的关口坝村,高山蔬菜种植基地已是一片繁忙景象。整齐排列的标准化大棚内,村民们正忙着采收新鲜的辣椒、茄子和圣女果,经过精心分拣、装筐后,将立即装车发往四川广元、南充等地的农贸市场和商超,这些新鲜优质的高山蔬菜,正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关口坝村的蔬菜基地仅是巴山镇高山蔬菜产业的一角。当下,巴山镇秉持 “生态立镇、产业强镇” 理念,依托独特高山气候优势,通过村级牵头、土地托管流转,盘活资产超千万元,招引龙头企业构建 “山顶—山腰—山脚” 立体产业带。目前全镇高山蔬菜年种植面积达2000亩以上,建成标准化设施大棚49个,成功打造了以关口坝高山蔬菜为代表的一批 “一村一品” 示范村,建成8个产业脱贫示范园(基地)。
巴山镇关口坝村党支部副书记段祥海介绍说:“园区总面积300余亩,冬季主要种植草莓、大蒜、莴笋,夏季则以辣椒、茄子、甘蓝、西红柿等为主。辣椒年总产量81吨,茄子21吨,其他瓜果蔬菜30余吨,下一步计划发展家乡特色的大蒜苔种植,目前已经与厂家对接,正处于实验与生产准备阶段。”
同时,以段祥海的祥海家庭农场为代表的种植大户,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紧密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周边230余户种植高山蔬菜2200余亩,户均增收超万元。“我主要在农场务工,负责春耕时的耕地、开沟、育苗,到了摘菜季就采摘、打药、背菜、装车。农闲时就外出打零工。算下来,农场务工年收入大概3万元,加上外出务工收入,一年总收入能有四五万元。”村民王安学说。
近年来,巴山镇立足高山生态禀赋,精心培育“巴山菜园”特色产业。该镇不仅依托生态优势发展高山蔬菜种植,还积极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挖掘农耕文化,展示羌绣、羌编非遗技艺,发展庭院“指尖经济”,打造稻香田园、果蔬采摘园,举办插秧、采摘等农事体验活动。2023年成功举办的“羌风汉韵・田园宁强”云巅巴山春季栈道花海文化艺术节,吸引游客超万人次,带动周边民宿入住率达80%以上。
如今,巴山镇的高山蔬菜产业正沿着规模化、科技化、融合化的道路稳步前行。这份稳稳当当的收益,正是“巴山菜园”结出的丰硕果实,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澎湃动力,一幅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画卷正在这云雾缭绕的群山深处徐徐展开。(来源:宁强发布)
责编:曾祥秋
编辑:刘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