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乡村振兴

汉阴县汉阳镇:以“三联”机制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近年来,汉阴县汉阳镇以“三联”机制打破壁垒、整合资源,实现抱团发展,走出了乡村特色振兴路,结出了丰硕的乡村振兴果实。

IMG_256

支部联建:跨村“联”出发展新蓝图

汉阳镇积极探索“镇(国企)建共富工厂+村(合作社)建共富基地”的产业发展新模式,以实现从原材料种植、生产加工到市场销售及推广的产业链条全方位覆盖,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支部联建为纽带,依托“订单种植+市场收购”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及镇属国企汉安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与西安道地食品有限公司成功签订30万份“汉阳蒸盆子”产销合同为契机,将蒸盆子所需的主要原材料,以订单形式分类、分批下达给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共计认购350万元,将本土种养的土鸡、土猪、食用菌等农产品纳入蒸盆子(共富工厂)的供货链,将农户的一产产品进入共富工厂二产加工、送到餐桌上完成三产服务,推动蒸盆子美食产业链条向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有效延伸,带动16个联建村(社区)党组织实现利益共享、抱团发展。将镇级国企、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合作社)、农户紧紧嵌合在产业链上,实现镇级国企升规、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户增收致富的共富目标。

IMG_256

产业联盟:烤烟“链”出共富新路径

汉阳镇以烤烟产业为突破口,通过跨村流转土地激活沉睡资源,构建“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体系,各村攥指成拳抱团发展,小农户稳稳嵌入大市场。过去各村土地碎片化、种植分散化,如今通过统筹推进跨村土地流转,1200亩烤烟种植面积中,85%来自连片流转的闲置坡地与撂荒地,如今连片流转的土地上烤烟成垄。流转后的土地统一规划,建成3个高标准烤烟示范基地横跨5个行政村,打破了“一村一地”局限,实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同时为破解技术参差不齐、产销脱节等难题,镇党委、政府联合县烟草公司组建“技术托管服务团”,从选种、育苗到烘烤全程指导,共计开展15场技术培训,烟叶亩均产量提升20%,优质烟叶占比达85%,以“订单生产+保底收购”,预计2025年总产值超200万元,带动120余户农户年均增收2.3万元,其中5个村集体经济通过土地流转分红均增长30%以上。曾经“单打独斗”的烟农,在土地流转的纽带与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合力中,稳稳踏上了增收路。

IMG_256

资源联享:学技“聚”出产业新动能

汉阳镇通过统筹组织资源、整合组织力量、发挥组织优势,积极组织镇村干部及经营主体,外出考察学习10余次,实地观摩林下淫羊藿种植、桃花鱼养殖,及其管理模式及市场运作经验,详细了解如何利用山区林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结合实际,将外出学习技术转化为针对指导,提供精准服务,统筹发展羊肚菌、贝贝南瓜、草莓、高位路基养鱼、黑猪养殖等特色种养产业,通过技术共享、经验落地,原本分散的种养产业逐步走向规范化、高效化,为乡村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注入新动能。汉阳镇的特色产业打通了“一村一户”的局限,闲置大棚流转复用,技术能手跨村开展“手把手”教学,各村的产业优势通过资源联享互补形成集群效应。“学技—共享—联建”的发展模式,正让每一份分散的资源都成为了产业提质增效的源头活水,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从各自为战到协同发展,从资源分散到聚势赋能,汉阴县汉阳镇正以“三联”机制为支点,以组织联建凝聚发展合力、以产业联盟锻造发展链条、以资源联享激发发展动能,将“小散弱”的村集体经济锻造成“大而强”的共富联合体,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绘就出协同共富的崭新图景。(龚雪 欧纯)

责编:曾祥秋

编辑:王晴之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争先创优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