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站收益咋分配?我看得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留集体,一部分保障低保户、留守儿童、老人等重点人群。”勉县褒城镇红星村的文化广场上,一场院坝会正开得火热。
“这个建议实在!”红星村党支部书记何阳蹲在条凳旁,笔记本上快速记录,“上次会上大家提的灌溉渠清淤,今天再明确下,施工队下周三进场,涉及3户田块的,下午我和老胡上门再细谈。”话音刚落,村民们鼓起掌来。不到一小时,光伏收益分配、水渠清淤、村口垃圾点迁移三件事达成共识,定了方案。
这样的“小院议事”,如今是褒城镇各村的寻常事。从春耕时的灌溉安排到秋收后的道路修缮,从矛盾纠纷调解到产业项目选址,镇村干部带着议题沉到院坝,和村民围坐一圈,你一言我一语,把“闷在心里的事”聊成“摆在面上的理”,让“悬而未决的难”变成“落地见效的实”。
为让议事不走过场,各村定下“三不原则”:不摆架子、不搞形式、不打白条。会前3天,村干部收集议题,按“急难愁盼”排序;会上,镇干部带着政策、带着方案来,能当场定的绝不拖延,需协调的当场明确时限;会后,办理进度在村务公开栏“上墙”,村民随时能查、能问、能评。
据悉,今年以来,该镇已通过院坝会解决民生问题26件,化解矛盾7起,推动2个惠民项目落地。
院坝会成了“民心桥”,干部脚下沾着泥土,群众心里装着认同。“基层治理,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勉县褒城镇将继续把院坝会办在群众心坎上,以“接地气”的方式聚民智、汇民力,让党的好政策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让乡村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越走越通畅。(任 姣)
责编:谷可
编辑:王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