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乡村振兴

黄陵县桥山街道联庄村梁思凡:“乡”约故土 不负青春

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一批又一批返乡大学生正褪去城市的浮躁,带着知识与热忱扎根乡土,成为激活乡村发展的“青春引擎”。随着黄陵县返乡大学生就业创业创新政策密集出台,从岗位扶持、资金补贴到专项指导,全方位为学子归乡铺路,这股青春力量加速汇聚,在田间地头、邻里之间绽放出别样光彩。

IMG_256

桥山街道办的90后大学生驻村干部梁思凡,便是这场“青春归巢”浪潮中的生动一员。“村里现在有返乡创业补贴,技术培训等多项政策,就缺你这样有文化的年轻人回来干实事!”接到联庄村党支部书记的电话,听着电话那头恳切的话语,细数着家乡为返乡大学生量身打造的就业创业利好政策,正就职于西安一家企业、拿着高薪的梁思凡动了心。“与其在城市做一颗‘螺丝钉’,不如回到家乡,让闲置的资源活起来,让乡亲们的日子好起来。”带着这份“让家乡资源绽放新活力”的信念,她毅然辞去优渥工作,拖着行李箱踏上了归乡路,一头扎进了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回乡后的她将初心使命融入乡村振兴实践,用专业服务温暖着乡村,成为带动家乡发展的“新农人”。

IMG_256

刚到村里,梁思凡就用脚步丈量出了村民的“急难愁盼”。走村入户时,她发现村里留守老人很多,不少老人守着“老年机”不会操作智能手机,医保缴费、社保认证这些“小事”,成了困扰他们的“烦心事”。“不能让老人们被时代落下!”梁思凡立刻行动起来,在村委会设立“便民服务站”,帮老人处理手机操作,耐心教老人调字体、连WiFi、查账单。针对村上一些行动不便的年迈老人,就带着笔记本上门服务。为了让服务更持久,她还组建了“青春助老队”,动员村里的年轻志愿者一起上门,不仅帮老人处理日常琐事,还定期上门陪老人唠家常、读报纸、代购生活用品,让冷清的农家小院多了欢声笑语。针对周末部分回村团聚的留守儿童缺乏学习辅导、无人看管的问题,她特意利用村里的闲置房间,开办了“周末学习小课堂”。每到周末,她化身“辅导老师”,根据孩子们的年级和学科短板,分批次进行课业辅导,从课本知识点梳理到习题演练,耐心帮孩子们攻克学习难关;还会分享学习方法和小技巧,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既能解决学习难题,又能感受到陪伴的温暖 。“以前觉得乡村缺资源,来了才发现,只要肯俯下身子,能做的事有很多。”梁思凡说,现在村里的老人孩子见到她都会主动打招呼,这份认可让她觉得所有付出都值得。看着老人们脸上舒展的笑容,听着孩子们清脆的笑声,梁思凡越发坚定了留下来的决心。

IMG_256

梁思凡的故事,是黄陵县无数返乡大学生扎根乡村的缩影。他们带着政策的“东风”,揣着干事的热忱,用知识破解乡村发展的难题,用实干架起服务群众的桥梁。这些年轻的身影,正让乡村不仅留住“烟火气”,更充满“青春味”,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一笔一划书写着属于青春的担当与荣光。(供稿:黄陵县桥山街道党工委)

责编:曾祥秋

编辑:王晴之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争先创优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