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驻村干部队伍“换岗不换责、交接不断档”,扎实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衔接有序,黄龙县圪台乡以“稳过渡、强能力、促实效”为目标,聚焦交接、帮带、走访等关键环节,高效完成驻村干部轮换工作。
开好“三类座谈会”,
架起衔接“连心桥”。
为进一步提升驻村工作质效,9月8日,圪台乡组织包村领导下沉村组召开新老驻村队员交接座谈会,针对驻村干部轮换涉及的不同主体分类指导,打通信息传递“堵点”。
离任干部“传经会”:组织离任驻村第一书记及干部围绕驻村期间的重点任务、特色做法、遗留问题等开展交流,重点梳理产业发展瓶颈、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村集体增收路径等关键信息,同时现场解答新任干部疑问,实现“经验传到位、问题讲清楚”。
新任干部“鼓劲会”:向新任干部解读驻村工作职责任务、考核要求及乡村振兴最新政策,明确“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标准”,并邀请优秀驻村干部分享“与群众打交道、抓产业促增收”的实战经验,帮助新任干部快速消除畏难情绪、树立工作信心。
村“两委”“协同会”:组织新任驻村干部与村“两委”班子面对面沟通,村“两委”介绍村情概况、班子分工,新任干部说明工作思路,共同探讨后续工作重点,提前达成工作共识,避免出现“工作脱节、配合不畅”问题。
抓实“靶向式培训”,
筑牢履职“能力基”。
为帮助新任驻村干部快速适应驻村岗位、精准破解基层工作难题,乡党委紧扣“缺什么、补什么”的靶向培训原则,以“提升履职能力、夯实工作根基”为核心目标,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精准化专题培训。
聚焦乡村振兴、基层党建、廉政建设、耕地保护、安全住房“五个关键领域”,由各分管领导牵头授课,采用“政策原文解读+基层案例分析+现场互动答疑”的模式开展现场讲解,切实解决“懂政策但不会用”的问题,确保新任驻村干部能快速将培训所学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能力,为后续高效开展驻村工作、服务群众需求筑牢基础。
同时,组织召开廉政警示教育会,明确驻村干部“驻村纪律、廉洁底线”,通报基层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强调“不得侵占群众利益、不得敷衍应付工作”等要求,引导干部知敬畏、守规矩。
开展“全覆盖调研”,
找准工作“切入点”。
为推动新任驻村干部快速融入驻村角色、精准掌握基层实际,确保后续工作靶向发力,乡党委统筹部署,明确要求新任驻村干部在1周内完成村情全面调研,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入户访民情”,筑牢调研根基。聚焦脱贫户、监测户、老党员、致富带头人等关键群体,组织驻村干部开展全覆盖走访。通过“拉家常”式面对面沟通,详细核实农户家庭收入构成、就业意愿与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实际困难,逐户记录信息、分类梳理诉求,形成动态更新的《民情实录》,实现对重点群体情况的精准掌握。
“板凳听民意”,锚定群众需求。以村为单位召开“板凳会”或小型座谈会,围绕村内道路硬化提质、安全饮水保障、特色产业培育、公共服务完善等群众关切议题,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全程坚持“群众说了算”,充分尊重群众话语权,将民意诉求作为后续工作的重要依据,确保工作部署贴合群众期待、回应民生关切。
“实地察实情”,明晰工作方向。由乡党委牵头,各村包村领导及村支书带队,引导驻村干部实地查看庄科蔬菜育苗基地、食用菌种植基地、野生连翘抚育示范区、小杂粮加工厂等产业基地,详细了解各产业基地的生产规模、运营模式、市场销售及带动农户增收情况。同时,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实地查看农作物长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实地调研,让驻村干部直观感受村内产业发展现状与潜力,确保驻村工作能够精准对接村情实际,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杜欣莹)
责编:曾祥秋
编辑:刘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