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在勉县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张家河镇锚定“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文旅兴县、农业稳县”战略,以生态为根、产业为脉、文旅为魂、民生为本,全力打造秦巴保护区“绿色发展示范镇”,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的良好态势。
立足基础,看清脚下的路
坚决守好绿水青山。“十四五”期间严格落实秦巴生态保护各项要求,夯实“三级林长制”责任,确保“山有人管、林有人护”,投资1700万元,完成秦岭中段(南麓)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项目,修复退化林2.6万亩,补植补造1.8万株苗木,为生态保护筑牢坚实基础。
经济发展稳步增长。“十四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73个14.78亿元。招商引资项目42个,总投资7.77亿元,累计谋划重点项目17个1.51亿元,建设重点项目13个3.78亿元。完成“S221”秦巴旅游环线张家河镇段改扩建工程。
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培育专业合作社18家、培育庭院经济22户,农产品加工平均年产值达2600万元。依托资源禀赋,建成中药材加工厂、土蜂蜜加工厂、天麻菌种生产厂等特色产业基地,形成“一村一品”发展格局。大力发展天麻、猪苓等道地药材,培育林下经济种植基地3000余亩,年产值8000万元。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脱贫人口807户2395人、监测户66户178人,均落实“一户一策”帮扶措施,2025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0.87万元,较2024年增长8.75%,无返贫致贫现象。
社会大局平安稳定。搭建“三调联动+网格管理”治理体系,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07起,成功化解率达100%,开展“平安乡村”建设,刑事案件发案率降低31%。

把准方向,明确要去的路
勉县张家河镇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历次全会精神,持续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和“打好八场硬仗”工作要求,紧扣中、省、市、县“十五五”规划纲要部署,锚定县委、县政府明确的“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文旅兴县、农业稳县”的发展思路和“五争一提”发展导向,坚持绿色发展,争做践行“两山”理念的先行区,统筹基础设施提质、民生保障与安全底线,推进秦巴生态保护与特色产业升级,通过未来五年的努力,探索打造生态最优、产业特色、人居富美的山区乡镇绿色循环发展新路径。
找准定位,走好特色的路
张家河镇按照全县产业发展布局,结合镇情实际和特色优势,在“十五五”期间制定“4321”的发展战略规划,具体是指:“抓住四个关键”(强基固本抓党建、提质增效抓产业、改善条件抓基础、和谐构建抓民生);“推进三区建设”(以张家河集镇为核心的商贸聚集区、以八庙为中心的秦巴深山旅游体验区、以七个村合作社为龙头的产业园区);“做好两项保障”(做好安全生产保障、做好营商要素保障)“实现一个目标”(建设生态、特色富美的绿色发展示范镇)。
狠抓落实,夯实前行的路
张家河镇按照全县产业发展布局,结合镇情实际和特色优势,在“十五五”期间制定“4321”的发展战略规划,具体是指:“抓住四个关键”(强基固本抓党建、提质增效抓产业、改善条件抓基础、和谐构建抓民生);“推进三区建设”(以张家河集镇为核心的商贸聚集区、以八庙为中心的秦巴深山旅游体验区、以七个村合作社为龙头的产业园区);“做好两项保障”(做好安全生产保障、做好营商要素保障)“实现一个目标”(建设生态、特色富美的绿色发展示范镇)。
抓住四个关键。抓党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将党建引领贯穿于“十五五”规划实施的全过程、各领域。抓产业。稳定天麻、猪苓等道地药材种植规模,扩大林麝、大鲵、中蜂等特色养殖。大力发展中药材精深加工、功能性食品开发等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抓基础。推动水、电、路、气、讯等传统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并前瞻布局光伏发电等新型基础设施。四是抓民生。聚焦人民群众“生老病死养”基本生活需求,为迎接社会老龄化做足准备,补齐公共服务短板。
推进三区建设。商贸聚集区。推进“镇街风貌改造及功能提升”项目,对主干道路、沿街立面、公共照明等进行系统性改造。高标准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完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网络,为商贸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建设区域性农产品及中药材交易集散中心1个,为全镇及周边地区的特色农产品提供展示、交易、信息发布平台。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老年人服务中心”和康养基地项目2个,建设“法治文化广场”1处。秦巴深山旅游体验区。建设秦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维护好绿水青山,巩固拓展“山水八庙、养生福地”农旅融合品牌效应,打造“摩旅探险”黄金线路,以八庙村为核心节点,系统规划境内221环线摩旅及自驾游环线,高标准建设2个“自驾综合营地”,提供车辆补给、住宿、餐饮、娱乐等一站式服务。结合境内三大河流(冷峪河、八庙河、黑河)河道狭长特点打造生态漂流旅游项目,配套建设观景平台、旅游厕所、应急救援点等设施。开发精品民宿与度假产品,同时将林麝养殖等特色产业转化为旅游参观体验点。产业园区。整合七个村的土地、劳力和产业资源,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经营主体,构建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现代化中药材产业链。十五五期间,产业园区中药材种植面积力争突破3万亩,其中天麻种植1万余亩、猪苓1.5万亩、西洋参、淫羊藿、重楼等特色中药材5000余亩,配套建设中药材产地初加工、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保健食品、袋泡茶、药食同源产品等产业链设施。积极与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建立专家工作站或科技特派员制度,开展新品种引进、病虫害绿色防治、高产技术等研究推广。
做好两项保障。安全生产保障。结合镇情实际和产业发展,谋划实施森林防火通道及消防站标准化建设、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提升、中小河流重点河段治理等项目。营商要素保障。重点项目、招商引资项目提供由专人从立项、审批到落地投产的全程协助服务。扎实做好“十五五”用地规划调整,积极盘活存量、闲置用地,保障重点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用地需求。
项目为王,支撑发展的路
勉县张家河镇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共谋划“十五五”期间项目64个,总投资61.01亿元。谋划思路紧扣发展急需和民生关切,覆盖基础设施、生活保障、产业发展、安全底线、生态红线和社会和谐。
基础设施类项目11个,占总数量的17.2%,投资7.48亿元,占总投资的12.3%。
产业发展类项目44个,占总数量的68.8%,投资47.41亿元,占总投资的77.7%。其中:一产项目10个,投资12.3亿元。二产项目20个,投资20.26亿元。三产项目14个,投资14.85亿元。
民生类项目2个,占总数量的3.1%,投资3.5亿元,占总投资的5.7%。
安全类项目5个,占总数量的7.8%,投资1.52亿元,占总投资的2.5%。
环保类项目1个,占总数量的1.6%,投资0.6亿元,占总投资的1.0%。
意识形态类项目1个,占总数量的1.6%,投资0.5亿元,占总投资的0.8%。
“十五五”的蓝图已经绘就,前行的道路充满挑战但也机遇无限。张家河镇党委、政府将团结带领全镇人民,以“钉钉子”的精神,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求突破,奋力谱写张家河镇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供稿:勉县张家河镇)
责编:李凯琴
编辑:刘佳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