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余脉层峦叠翠,洛水之滨碧树含烟。位于陕西东南部的洛南县保安镇,素有“仓颉造字圣地,红色文化摇篮”之美誉。这里山水相依,群峰逶迤,风光如画,犹如一颗镶嵌在秦岭褶皱之中的璀璨明珠。
作为秦岭文化与洛河文明的重要交汇地,保安镇是仓颉造字启华夏文脉的重要源头。灵龟负书传说遗址、墨染黑潭、西北工农革命军战斗旧址等文化遗存与红色印记散布全镇。以仓颉造字文化、洛惠渠宝贵传统和唐澍红色事迹为代表的“三类文化”资源交相辉映,洛南草编、手工挂面、民间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不息,使这里成为陕南地区颇具影响力的文化溯源胜地。如今,这座底蕴深厚的古镇,正以红色文旅为引领,以生态康养为根基,执匠心、绘新篇,奋力实现从“历史古镇”到“文旅名镇”的跨越。
山水泼墨,擘画全域新图
保安镇坐拥“洛河上游、秦岭南麓门户节点”的区位优势,自然生态与红色资源相得益彰。洛河蜿蜒过境,两岸稻田菜园错落有致,春日秧苗翠绿,秋来稻浪金黄,洋溢浓郁乡土气息;元扈山下的仓颉文化广场开阔整洁,成为村民散步休憩、孩童嬉戏玩耍的温馨空间;八道河村旁的洛南红色教育基地庄严肃穆,青砖灰瓦的展馆内陈列着珍贵的革命文物,吸引众多党员干部、学生前来参观学习,传承红色基因。
近年来,保安镇紧紧围绕建设“旅游康养福地”和乡村“微旅游”首选地的目标,着力打造“魅力乡村·诗画保安”生态康养旅游品牌,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康养赋能,推动文旅康养产业蓬勃发展。通过深入挖掘地域民俗与特色文化,保安精心设计“汉字寻根·非遗体验”文化游、“红色传承·生态康养”乡村游等多条主题线路,构建起多层次、全覆盖的旅游体系。同时,持续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交通网络,建设乡村绿道、自行车慢行道和健身步道,打造“快进慢游”体系,全面提升游客体验。
文脉铸魂,激荡时代新韵
文化是保安镇发展的灵魂。近年来,该镇深耕文化沃土,推动历史文脉与时代精神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让历史“活”起来方面,仓颉授书处、墨染黑潭、灵龟负书处等文化遗址串珠成链,承载千年文脉。通过推动非遗与文旅康养深度融合,洛南手工非遗街区应运而生。这里每项非遗均设有专门工坊,由传承人现场展示技艺、开展互动教学,使街区成为集沉浸体验与文化展示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形成“一非遗一场景”的丰富业态,让游客从旁观者转变为深度参与者,切身感受非遗背后的文化魅力。
在让特色“亮”出来方面,保安镇积极培育文化品牌:非遗小剧场民俗表演、“孝德故事进万家”广场文化宣讲等活动精彩纷呈;“吃水不忘修渠人 建功立业新时代”弘扬洛惠渠宝贵传统党建主题实践、“三讲三访”为民办实事活动持续开展;“字润千年·书香保安”书画展、农耕文化展演等连年举办……“文旅名镇·康养小镇”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攀升。
产业赋能,合擘画新局
立足“文旅引领、农业支撑”的发展定位,保安镇瞄准“康养文旅名镇”目标,正加快构建“文旅+农业+红色”产业融合新格局。
文旅产业动能充沛。仓颉文化向体验化、IP化、产业化深度拓展,国家4A级景区仓颉小镇建设汉字研学馆、非遗工坊,推动“汉字起源”从传说走向产品;洛南红色教育基地与洛惠渠党性教育基地共同构建“红色研学矩阵”,年接待党员干部及学生团队超千批次;北斗溪乐谷农业综合示范园探索“农旅康养”新模式,通过果蔬采摘、田园民宿等带动周边农户年增收超过3万元,成为农旅融合新标杆。
融合不断催生新业态。非遗一条街打造“非遗+电商”综合体,游客可观赏草编技艺、体验手工挂面制作、选购文创产品,非遗产品线上销售额年均增长40%;仓颉小镇推出“文化+研学”项目,设计“汉字临摹+非遗体验”一日营课程,县域外游客占比提升至35%;洛河沿岸构建“生态+休闲”观光带,春日油菜花海、秋季稻浪景观相继绽放,带动沿线农家乐、民宿蓬勃发展,形成“四季有景、四季可游”的乡村旅游新模式。
访仓颉小镇,溯源汉字初始;逛非遗长街,品味匠心传承;走洛惠渠畔,感悟奋斗精神;游溪乐谷间,尽享田园雅趣……这里文化与生态相融,一步一景,魅力无限。
文旅融合之花,已在保安灿烂绽放。从仓颉小镇的文脉传承,到非遗街区的匠心焕新;从红色教育基地的精神洗礼,到溪乐谷的田园诗意——保安正以文旅为笔、以产业为墨,在秦岭东南麓全力书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来源:洛南融媒 齐彦昭)
责编:曾祥秋
编辑:刘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