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教文旅

以“家”聚力暖人心 稳定队伍促发展——麟游县两亭初级中学工会吸纳临聘人员的实践与探索

在陕西麟游经济技术开发区旁,麟游县两亭初级中学——这所当地唯一的乡镇寄宿制初中,肩负着230多名学生的教育与生活保障重任。6名来自周边农村的炊事员,是校园后勤保障的核心力量。然而,受开发区临聘人员高薪冲击,此前学校炊事员招聘难、队伍流动大的问题突出。

面对困境,学校跳出“单纯涨薪”的思维定式,以工会为纽带,将“身份认同”“情感归属”作为破局关键,通过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举措,让临聘炊事员从“编外路人”变身“校园主人”,不仅稳住了后勤队伍,更为乡镇学校临聘人员管理提供了鲜活经验。

一是破壁垒:工会纳新“零门槛”,让临聘人员“有身份”。学校深刻认识到,身份壁垒是临聘人员缺乏归属感的核心症结。为此,学校主动打破“编内编外”的二元划分,将工会组织作为接纳临聘人员的重要平台。具体实施中,学校明确“自愿申请、审核通过即可入会”的原则,不设额外门槛——炊事员只需提交入会申请,经学校工会联合行政部门审核其工作表现、遵守规章等情况后,即可成为正式工会会员,按工资比例缴纳会费。这一举措从制度层面赋予临聘人员与在编教职工同等的“工会成员”身份,彻底改变了炊事员“校园旁观者”的心态。“以前觉得自己就是个做饭的,入了工会才觉得,我也是学校的一份子。”炊事班长王师傅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身份的转变,让炊事员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显著增强。

二是暖人心:福利保障“无差别”,让临聘人员“有温度”。“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我们和老师领的一模一样,连发放时间都同步。”提及学校福利,炊事员王师傅满脸笑意。学校坚持“待遇均等化”原则,将“无差别对待”落到实处,让临聘人员切实感受到“家”的温暖。在工会福利发放上,学校严格执行“同时、同步、同质、同量”标准,传统节日福利全覆盖,绝不因“临聘”身份打折扣;针对女炊事员,在三八妇女节期间,不仅邀请其与女教师共同参与趣味活动,还发放同等标准的活动纪念品。这种“一碗水端平”的做法,摒弃了对临聘人员的身份歧视,让福利从“物质保障”升级为“情感关怀”。细节之处的温暖,让炊事员对学校的认同感不断加深,主动留任的意愿显著提升。

三是搭平台:参与管理“有渠道”,让临聘人员“有价值”。除了物质保障,学校更注重为临聘人员搭建精神认同与价值实现的平台,让其从“被动干活”转变为“主动参与”。在民主参与方面,学校将炊事员纳入教职工沟通体系——教师节座谈会上,邀请炊事员与教师同台畅谈工作感受,针对食堂菜品优化、食材采购等问题建言献策,所有意见均由专人记录、分类梳理、限期反馈;在校园重要活动中,学校同样给予炊事员“主角待遇”——九年级学生毕业典礼上,炊事员身着统一工装登台,接受毕业生赠送的感谢信与纪念品,同时向学子们送上成长祝福。这些举措让炊事员深刻意识到,自己的工作不仅是“做饭”,更是校园教育链条的重要一环,主人翁意识油然而生。

四是守底线:主人翁担当“护安全”,让舌尖防线“更牢固”。工会吸纳管理带来的归属感,最终转化为炊事员守护食品安全的责任担当。成为“校园主人”后,炊事员们主动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严格把控食材验收关,对不合格食材坚决退回;规范执行操作流程,全程保持后厨卫生整洁;主动学习食品安全知识,定期参与学校组织的安全培训;甚至自发建立“互查监督”机制,及时排查潜在风险。

“现在做饭不是应付差事,是给‘自家孩子’做饭,安全肯定要放在第一位。”炊事员马师傅的话朴实却有力。正是这份主人翁姿态,让学校食堂从未发生过食品安全问题,饭菜质量与卫生标准持续提升,赢得了师生与家长的一致认可。

五是聚成效:队伍稳定“强保障”,让管理经验“可复制”。一系列暖心举措换来了显著成效:如今学校炊事员队伍稳定有序,招聘难、流动大的问题彻底解决。炊事员们不仅深耕厨艺,保障师生饮食健康,更主动延伸工作边界——课余帮寄宿生整理衣物、调解小矛盾、解答生活难题,成为校园里的“编外班主任”。稳定的后勤队伍不仅保障了饭菜质量,更营造了“师生同心、上下合力”的和谐校园氛围,为教育教学工作筑牢了后勤根基。

略阳县两亭初级中学的实践给出了清晰启示:乡镇学校面对高薪竞争时,与其陷入“涨薪比拼”的被动,不如聚焦“情感凝聚”的主动。临聘人员管理的核心,在于用制度打破身份壁垒,用平等传递人文关怀,用平台实现价值认同。这套“纳编入会—无差别保障—全流程参与”的管理模式,无需高额投入,却能精准破解队伍稳定难题,为新时代乡镇学校后勤管理提供了极具借鉴意义的“两亭经验”。(供稿:麟游县两亭初级中学)

责编:刘迪

编辑:王晴之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争先创优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