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教文旅

延川县文化馆选送散文《延川的清明节》在省级大赛获奖

近日,由陕西省文化馆主办的“百花绽放”群众文学创作大赛结果揭晓。由延川县文化馆报送的文学作品《延川的清明节》喜获散文类三等奖,该文章由延川县文化馆副馆长曹意味创作,生动讲述了延川清明节的风俗。

. IMG_256

延川的清明节

曹意味

也许是陕北的春天来得太晚,当关中平原已经桃红柳绿,黄土高原的阳坡上草芽刚露头,河边的绿柳才黄半未匀。刮过几场黄风,乍暖还寒时候,不经意间山上的野桃、杏花渐次开放,在晴空丽日下,灿若朵朵浮云。寒冬在春潮中消退,花蕊在暖风中绽放,在春的怀抱里,清明节悄然而至。

清明拉开陕北春天的序幕,所以陕北人格外看重过清明。陕北人对待任何一个传统节日都是认真的,节日才是生活的最大乐趣。过年自不必说,清明要蒸子推,四月八须吃凉粉,端午少不了包粽子,中秋更要打月饼,四时八节都有它独特的内容。别处怎么过节不太清楚,就我的家乡关中咸阳一带,清明除了上坟祭祖外,似乎再无其他了,而陕北延川过清明内容就丰富多了。

清明蒸子锤,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子锤俗称“燕燕”,又叫子炊或自推,一种民间面花艺术,用面团捏制成燕雀、鱼篮、老虎或馒头状。待蒸熟晾凉后,点染上花花绿绿的颜色,煞是好看。然后串挂起来,既当装饰,也可食用。亲戚之间互相赠送,邻里之间相伙帮忙。这时节,忙坏了那些心灵手巧的婆姨女子,帮了东家帮西家。大家齐聚一窑,你揉面,她烧锅,说说笑笑好不热闹。家里有姑娘的,蒸燕燕、抓髻,给成年妇女蒸花篮、鱼或梭子,寓意灵巧漂亮,善于持家或多子多福。为小男孩捏只老虎,希望孩子虎虎生气,给成年男子捏个大馒头,上面饰以各种花纹。蒸子锤,据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义士介子推,就像端午包粽子为了纪念屈原一样。这一民俗和寒食节有关。以前在清明节前还有一个重要节日寒食节,源于一个感人的传说: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流亡期间,他的追随者介子推“割股奉君”,待重耳励精图治十九年后成为一代明君晋文公后,介子推不慕名利归隐绵山,晋文公为逼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母子藏在一棵柳树树洞里被烧而死。

看到介子推人虽死了,但是他们母子身上落着许多飞禽,尸体完好,晋文公悲痛欲绝,悔恨不已。他发现柳树洞里留下一封血书,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于是将血书藏入袖中,将介子推母子安葬在那棵烧焦的柳树下,下令全晋国在这一天禁生烟火,并将绵山封给介子推,以示褒奖,这就是山西介休一名的来源。他还让人用枯柳做了一双木屐穿在脚上,时时提醒自己不忘介子推,由此“足下”一词成了对人的敬称。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随着历史发展,唐宋之后,寒食节逐渐融入清明节。禁火冷食、祭扫坟墓等风俗活动成为清明节的固有习俗。而介子推“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的赤胆忠心和有功不居,也赋予清明节深厚的文化内涵。

陕北人为何会纪念介子推,或许只有在历史中找到答案。春秋时期,陕北高原为戎人占居,重耳曾避难于舅家戎狄部落,并且在此娶了戎女隗氏,生活数年。据说今天子长市境内就有一个叫重耳川的地方。后来秦晋争霸,陕北高原成了晋国属地,战国初又成为三晋之一的魏国河西郡。历史上秦晋两地交往不断,黄河峡谷挡不住两岸百姓的来往。自古陕北人重情义、敬英雄,纪念介子推就很自然了。

由于介子推是被烧死的,因此清明节,延川人上坟不烧纸,只把白纸插在坟头,用五色纸剪成铜钱形状散在坟上,再培上新土。过去望族大户中出了大官,为了感恩祖先保佑,便在这一天全族去坟地祭祀,俗称“吃坟会”。男女青年订婚后,清明节这一天双方互赠礼品,男方为未来的婆姨蒸“子锤”,送新衣;女方给未来的女婿蒸老虎,并做一双新鞋。这些都是老以前的旧风俗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清明前后,菜园里韭菜新鲜肥嫩,经冬的红葱抽出新叶。以前,只有到清明,农村受苦人家才有机会尝到新鲜蔬菜。春韭秋菘,头茬韭菜,开春鸡蛋,不论是煎炒,还是烙韭盒,蒸菜卷,都是最鲜美的农家饭。过清明,延川人还讲究“烙滩黃”,糜子面和成面水,在碟子大的铁鏊子上烙,金黄酥软,香气四溢。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山间粉杏三四树,谁家新燕一两声。又是一年清明时,袅袅炊烟蒸子锤。这个清明,延川人依然要蒸子锤,捏燕燕,上坟祭祖,踏青游春。他们坚守着心中那份情感,守护着祖辈的传统,传承的是那份永远的文化基因。(刘 媛)

责编:杜鹏飞

编辑:李清风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争先创优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