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教文旅

学校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的思考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所学校的内涵所在,它有时能展现在人们面前,更多的是隐匿于校园的角角落落,渗透在学校的各种各样的知识中。它涉及到学校的教育理念、价值观、行为规范等方面。当前,榆阳区镇川镇中心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现在以下几种方面。

一、“三风”建设方面

学校始终树立“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育人理念,坚持“全面发展个性凸显,培养全优创新人才”的办学宗旨,沿着“学生向往、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社会认同”的目标方向,循循教导学生“勤奋 博学 文明 守纪”,形成了以“重德 弘礼 精技 好读”为核心的“筑梦百年·奔向未来”校园文化体系,展望“树全优教育品牌 创优质百年老校”的美好愿景。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声誉蒸蒸日上,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三个课堂”建设方面

1、夯实“第一课堂”,守好教育教学“主阵地”。

探究“四环六步+N”的教学模式。四个环节、六个步骤,再加上N个机动构成了一堂完整有序教学环节。此教学模式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展示学生自信,让学生增强自我效能感。经过深入研究,认真实践,长时间的验证,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四环六步+N”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课堂中逐步完善、适用。

第一环节:铺垫引入第一步:巧妙引入,激发兴趣;朱熹指出:“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因此一个精彩的导入,能马上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使学习新知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孩子们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环节:导学新知第二步:初读质疑,自主探索;在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去质疑、探索,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欲望,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第三步:讨论交流,汇报展示;在讨论交流环节,采用的是“小组合作探究”模式,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质疑,相互合作,相互补充,学生就能找出问题的答案,经过商议,自己总结应用,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信心。第四步:师生质疑,评价互补学习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师生双方的相互质疑,对课堂内容进行完善,组织学生通过探究,去揭示相关学习规律,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成为会思考、能解决问题的学生。

第三环节:及时练习第五步:学用结合,提升练习;学习源于生活,也要回归于生活。教师设计一些应用性较强的练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身边的生活问题。

第四环节:总结延伸第六步:课堂小结,拓展延伸。一堂课的结尾就如一曲乐章的尾声,设计得好,就会有掷地有声、余音缭绕、回味无穷之感。通过拓展延伸,达到课堂教学与校外生活相结合的作用,让学生更多地领会和接触新知识,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其举一反三的能力。

“N”的适用性:“N”指根据课堂容量和需要,添加相应的教学点和练习,在“四环六步”中贯穿始终,它可以抓住重难点,分解重难点,引导学生展开自学。“N”在第一步“巧妙引入,激发兴趣”中,可以增加导课的趣味性和多元性,比如从“背景简介”和“作者介绍”等多方面展开。“N”可以体现在第五步“学用结合,提升练习”中,尤其在语文教学中,要求将语文主题丛书中相关篇目拉进课堂,和课文形成对照,将课文教学中学到的方法应用到丛书课目中进行自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N”还可以填补在第六步“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后,从课堂衍生出去,通过多元化作业将书本知识落在实处。“N ”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多动,课堂教学虽有法,但是“N ”更无定法。

推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学校强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主体”师生关系,提倡师生的课堂互动。小组合作是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重要渠道,通过小组学习这一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效。在处理“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榆阳区镇川镇中心小学一般采用“八个一”:“读一读”、“想一想”、“找一找”、“写一写”、“议一议”、“说一说”、“补一补”、“评一评”,学生按照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达到自学理解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多种能力,为独立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设计“阶梯式分层”课堂作业。课堂作业是课堂教学成效的检测平台,更是学生夯实课堂知识的主抓手。榆阳区镇川镇中心小学特成立年级组、教研组、教导处“三位一体”的课堂作业设计及审核审批体系,创新作业形式,实行“阶梯式”分层布置。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和完成能力,实施分层作业,课堂作业分为基础练习、能力提升和拓展延伸三个等级,前两个等级一般为必做作业,拓展延伸作业难度较大,针对的是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选做。

  1. 丰富“第二课堂”,课后服务多元化

创设“5+2+N”的课后服务模式。“5”指每周五天课程,“2”指每天两小时课后服务,“N”指多元化特色课程。榆阳区镇川镇中心小学将课后服务分为自主学习、德育活动、文体艺术、科普实践、人文阅读等类型。第一节课后服务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每天的课业任务,第二节课后服务则为机动课程,完成课业任务的学生可以参加多元化课程,如:绳彩飞扬、律动足球等,尤其是每周三和周四第二节课后服务会开设特色课程,现有电脑绘画、疯狂英语、废物利用、自制绘本、魅力沙画、趣味皮影等34个特色课程,所有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理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选择需要的课程走班上课,实现个性化、差异化教学。老师们利用此课堂,进行教材整合,跨学科融合教学,开展特色课程的教学实践研究。创新“双减”“342”特色家庭作业。“双减”“五项管理”政策下,榆阳区镇川镇中心小学教研聚焦学生素养,创新家庭作业模式。“3”指“书香每日诵、劳动我最行、健康动起来”,此三板块为每日必做;“4”指“数学我来讲、双语我诵读、课后收获多、书写坚持练”,此四板块为每周一做;“2”指“单元特色晒、实践我参与”,此版块为每月一做。总共9个板块全需要在学生的素养成长册中进行自主记录,既利于学生坚持,又便于老师监督,此模式下,学生素养全面辐射,真正做到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1. 打造“第三课堂”,育人路径更加多元

依托红色基地,开展研学旅行。镇川中心小学坐落于榆阳区镇川镇,千年古镇,历史悠久,榆阳区镇川镇中心小学依托资源,建立红色教育基地。这里有明清烽火台——寨顶山:“可怜无定河边骨”的烽火号角连响,学生们感受镇川人金戈铁马的豪情。这里有中共榆林县一大旧址、中共榆林县委旧址及榆林县人民政府旧址——申家大院:抚今追昔,不少爱国先辈们出生入死,壮烈捐躯,这片热土上,诞生了榆林第一党支部,榆林县委县政府在此指导革命,榆林一大在此召开,这里有着革命意义,培养学生和平生活无比珍贵的强烈爱国情怀。这里有革命烈士申世俊的陵园:学生们手捧小白花,庄严肃穆地站在烈士面前,听着申国藩、申世俊等革命志士的丰功伟绩,想着当年勇往直前的战斗场景,个个深受感染。这里有解放军陆航镇川场站:学生唱着红色歌曲,迈着矫健步伐,走进军营,甚至登上飞机,仔细观看,认真体验,让学生们感受军旅生活,树立牢固的保卫祖国的雄心壮志。榆阳区镇川镇中心小学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的方式走出校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

结合重大节日,开展社会活动。每逢学雷锋日、植树节、国际劳动节等重要节日,学校都会组织学生们在校园、街道等地进行志愿活动,既综合了“第一课堂”学生掌握的应知应会知识,又融合了“第二课堂”学生兴趣爱好发展的知识技能,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知行合一,达到全面发展、美好人生的目的。

三、校园文化建设方面

时光荏苒,镇川小学历经风雨洗礼,历代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用艰辛与奋斗谱写了一段段精彩传奇,用奉献与创新铸就了一座座发展丰碑,用激情与梦想演绎了一曲曲动人乐章。筚路蓝缕,自强不息! 百年的执着无悔和厚重积淀书写了一部充满奋斗与追求。忆往昔,艰苦卓绝的磨难发展,团结奋进的激越场景,大踏步向前的跨越发展,仿佛历历在目,恍如昨天。抚今追昔,可晓前贤之掌故,既往之业绩,服膺多少人物!知史察今,须识后辈之崛起,当代之创举,激励诸多才俊!抚今追昔,心潮激荡,登高望远,前景辉煌。所以,校园文化以"诚,信,礼,爱"为主,将经典文化展现在校园文化中,教学楼一层以中低年级古诗词为主,二层主要以高年级经典古文为主,背墙突出"二十四孝"和道德大讲堂为主,并以百年老校的精神内涵相结合,再现百年老校的风采来展开育人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正是百年人的追求和奉献。

学校文化建设现状

1. 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忽视了软件环境的提升,导致学校文化建设滞后。

2. 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单一。学校的文化建设主要集中在物质层面,如校园环境的美化、设施的完善等,精神层面的建设,如教育理念、价值观的传播等不能做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 学校文化建设的方式过于传统。学校的文化建设缺乏创新和活力。

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

1. 丰富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学校应该注重精神层面的文化建设,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

2、 创新学校文化建设的方式。学校应该借鉴现代科技手段,如网络、多媒体等,进行文化建设,使文化建设更加生动、有趣。

  1.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持续性。学校应该将文化建设纳入学校的长期发展规划,形成长效机制,确保文化建设的持续推进。(作者:榆阳区镇川镇中心小学 姜良龙)

责编:杜鹏飞

编辑:李清风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争先创优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