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教文旅

镇坪县钟宝镇小学:校园里的”开心农场”飘出饭菜香

上午的阳光洒在钟宝镇小学的校园里,一群孩子蹲在绿油油的菜畦间,小心翼翼地摘下沾着露水的青菜。五年级学生捧着刚摘下的青菜笑着说:”这是我和同学们亲手种的,中午食堂阿姨就会把它们做成炒青菜!”这处在教学楼后占地近200平方米的”校园农场”,正悄然改变着这所小学的教育生态。

IMG_256

自开设劳动实践课以来,钟宝镇小学将闲置的校园空地改造成劳动实践基地。每个班级认领一块责任田,从翻土播种到浇水施肥,全由学生自主完成。科学老师每周都会带着孩子们观察作物生长,”以前讲光合作用,孩子们总觉得抽象。现在他们看着自己种的菜品,自然就理解了植物生长的奥秘。”春种秋收间,白菜、萝卜、茄子等十余种蔬菜陆续从田间走向食堂餐桌。

IMG_257

更令人欣喜的是,食堂管理也成了学生的”第二课堂”。每天午餐前,戴着卫生帽的”小小管理员”会准时出现在后厨:各班轮流负责核对菜品数量,检查食材新鲜度。”刚开始连土豆发芽了都认不出,现在大家都能当‘质检员’了。”食堂负责人阿姨欣慰地说。学生参与制定的”光盘积分卡”制度推行后,厨余垃圾逐步减少,学生光盘已成为常态。

IMG_258

这片充满生机的菜园,不仅滋养着孩子们的胃,更滋养着他们的成长。家长发现,曾经挑食的儿子现在总抢着吃自己种的青菜,”孩子把蒜苗带回家种在阳台花盆里,说要让全家都尝尝劳动的味道”。校长刘金龙说:”我们坚持‘生活即教育’,当孩子们亲眼见证一粒种子变成盘中餐,他们对生命、对劳动的理解远胜过说教。”

午间铃声响起,食堂飘出阵阵饭菜香。端着餐盘的孩子们走过张贴着种植照片的文化墙,墙上一幅幅手绘的”蔬菜成长日记”,记录着这个校园里最生动的教育实践。当劳动教育真正扎根泥土,结出的不仅是饱满的果实,更是一颗颗懂得珍惜与担当的童心。在全面推进”双减”的今天,钟宝镇小学的探索给更多乡村教育带来启迪——最好的课堂,有时就在脚下这片土地。(王彬)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争先创优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