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绿都宁陕的北大门,坐落着独具魅力的回乡小镇—江口回族镇。江口回族镇是陕西省三个回族镇之一,也是安康市唯一一个回族镇,在这里,回汉群众唇齿相依、团结奋进,民族餐饮、民族食品极具特色。在众多美食里,清真“十大碗”独具特色。
清真“十大碗”又称“片碗子席”,其中红片两碗,白片两碗、烩菜四碗,小炒两碗。清真“十大碗”制作技艺、食材考究,煮肉、片碗、清蒸等环节非常关键。
红片是用本地的黄牛肉、或者白山羊肉、或者土鸡肉做成的“片碗子”。挑选肥瘦得当的黄牛肉、或者白山羊肉、或者土鸡肉整块下锅,择时下入煮肉用的料包,用八成火候将肉炖的熟透,肉香汤浓时出锅备用。再用煮肉的原汤,将红萝卜块、红萝卜块炖至熟透备用。做片碗子的时候,将煮熟的牛肉、或羊肉、或者鸡肉“片”成肉片放在小碗里,放在笼上清蒸30分钟后,在片肉的碗里舀满炖熟的热气腾腾的红萝卜块、红萝卜块,翻至拼碗,白萝卜块等垫菜在碗底,肉片在上,再浇上事先调好的红油和原汁汤(煮肉汤),撒上鲜嫩的蒜苗末、香菜,色香味美的“片碗子”就展现在你的面前,因颜色呈肉红色,俗称“红片”。
白片是用鸡蛋饺子或豆腐做成的“片碗子”。鸡蛋饺子片碗子是用鸡蛋液烙成饺子皮,里面包上肥瘦搭配的牛肉或羊肉肉馅,烙熟后备用。豆腐“片碗子”则将鲜豆腐片成三厘米左右的薄片,放在油锅过油备用。将烙好的鸡蛋饺子或豆腐层层叠在小碗,放在笼上清蒸30分钟后,在鸡蛋饺子碗或豆腐碗里舀满炖熟的热气腾腾的红萝卜块、红萝卜块,翻至拼碗,白萝卜块等垫菜在碗底,鸡蛋饺子碗或豆腐在上,再浇上事先调好的红油和原汁汤(煮肉汤),撒上鲜嫩的蒜苗末、香菜,色香味美的“片碗子”就展现在你的面前,因颜色呈淡黄色或白色,俗称“白片”。
炖肉,以炖肉块、红萝卜块、豆腐块、木耳为主。牛肉块煮至熟透,红萝卜块用肉汤炖的熟透,豆腐块过油,这些工序完成后,用煮肉的原汁汤将牛肉块、红萝卜、豆腐块、木耳烩在一起,再撒上葱花,烩菜的鲜香扑鼻而来,刺激着味蕾。
小炒,以芹菜牛肚居多,将煮熟的整块牛肚改刀成条,与芹菜段爆炒,放入盐、干辣椒段、花椒面等佐料,出锅后撒葱花或蒜苗,便可上桌。
清真“十大碗”,是家乡的美味,也是民族文化传承。古往今来十分讲究,在回乡的重要场合里必不可少,没有“片碗子”不成席的说法一直都有,“片碗子”端上桌,回乡的情义浓。回乡的“片碗子席”,在节日活动、丧事场合还要配上油香。
热腾腾的“片碗子”端上桌,摆放也是一门学问,两碗红片对着上席,白片与红片垂直而放呈+号,两碗小炒分别摆在上席的两侧,四碗烩菜放在四个拐角,主食多以大锅米饭为主。
“片碗子席”是流水席, 在吃法上也很讲究。一般用的是传统的方桌,八人一席,支客招呼长辈、远方的客人坐第一轮,坐上席一般是辈分高的或年长的客人,要招呼全席的宾客吃好。吃席的顺序也是讲究先吃红片,再吃白片、烩菜、小炒,老者、长辈先动筷,互相谦让,红片、白片、小炒四人一碗,配碗两人一碗。吃席期间,主人家会挨桌招呼大家吃好,热情的主人还会拿起碗给客人碗里倒菜,席上的每碗菜都吃完,主人家越高兴,也代表对主人的尊重。
回乡的“片碗子席”既是民族饮食文化的传承,也是尊老爱幼、爱惜粮食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弘扬。
席毕后,宾客共同起身感谢主人这热情地招待。此时,倒茶的小伙递上一杯热腾腾的清茶,冲淡油腻,茶香意浓,闲聊几许。
假若,你来了,驻足秦岭南麓的江口,游回乡、品美食,这便是心灵深处的文化返璞和自然回归。(通讯员:刘长兵 审核:梁慧超)
责编:谷可
编辑: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