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教文旅

留坝县江口镇:古村新韵中的文化传承

春日的阳光洒在青石板路上,江口镇幼儿园的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梭椤村。近日,这座承载着数百年历史的古村落,迎来了最年轻的访客。孩子们清脆的笑声与古朴的砖瓦相映成趣,一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春游活动,让梭椤村的乡村文化焕发出新活力。

IMG_256

梭椤村是江口镇“千万工程”实践的缩影。青砖灰瓦的老宅、蜿蜒的街巷、斑驳的石墙,处处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通过老照片和农具了解祖辈的生活。“老师,老师,这是什么?”村民王大爷接过话头:“这是爷爷们以前耕田用的工具,没有它,就种不出粮食。”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头,却在触摸实物时感受到历史的温度。

IMG_257

在郑殿斌家庭院里,晾晒的黄精、白芨、猪苓散发着淡淡药香。孩子们围在院子旁,听老郑举起一块形似生姜的黄精介绍:“这叫‘仙人余粮’,山里人挖它补身子,晒干后能煮粥、泡酒。老郑又拿起白芨,“这是天然的‘创可贴’,以前人下田受伤,捣碎敷上就能止血。”孩子们争相触摸,发出惊奇的笑声。临走时,孩子们领到一枚黄精种子,老郑叮嘱:“埋进花盆里,发芽了就是小药农!”这场庭院教学,既让传统中药知识悄然扎根,也展现出江口镇“房前种药、院中晒药”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近年来,江口镇以“千万工程”为指引,在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的同时,更注重激活乡村文化基因。梭椤村通过修复古建筑、挖掘非遗项目、开发文化体验活动,让老村落成为“活态博物馆”。幼儿园的春游活动正是这种理念的实践——当孩子们在古巷中奔跑、在老手艺中探索,传统文化的传承便不再停留于书本,而是化作可触摸、可参与的生活记忆。

IMG_259

这场春游没有宏大的仪式,却在点滴体验中完成了文化传承的启蒙。江口镇用“老场景+新体验”的方式证明:和美乡村建设不仅要留住绿水青山,更要让文化血脉在代际传递中生生不息。当古老村落向年轻一代敞开怀抱,乡村振兴便拥有了最深厚的根基。(卢   蒙)

责编:曾祥秋

编辑:韩婷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争先创优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