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长安大学赴新疆焉耆“丝路育才传薪火·推普同心绘华章”暑期社会实践队于7月14日至23日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开展了为期10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由长安大学1名指导教师、2名研究生及12名本科生组成,活动成功入选教育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协同团队名单,以多元实践为边疆教育注入青春动能,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实践队到达焉耆县第一中学
多维实践筑根基,育才传薪显担当
实践队紧扣 “丝路育才”,聚焦边疆学子需求,构建 “学业帮扶 + 成长引领 + 素养提升” 育人体系。7 月 15 日至 23 日,针对焉耆县第一中学 86 名新高一学生,开展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四门学科的同辈学业帮扶。通过夯实基础、强化互动、抓实反馈,助力初高衔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队员们还分享求学经历,激发学生对未来的憧憬,为其生涯规划奠基。
7 月 14 日,实践队开展 “同辈同心齐力帮扶,携手成长收获星光” 团体心理辅导。“小鸡破壳” 等游戏打破隔阂,增强了 80 余名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为后续帮扶奠定情感基础。7 月 22 日,“点亮规划明灯・照见大学之门” 讲座上,指导教师与队员围绕高中学习方法等展开分享,化解学业焦虑,让学生明晰奋斗方向。
实践队进行学业帮扶
实践队进行团体辅导
实践队进行学业规划
推普润心促交融,文化传承聚同心
实践队将推普与文化传承结合,让普通话成为民族团结的 “连心桥”。7 月 17 日,“推普同心绘华章” 飞花令大赛举行,30 余名学生围绕 “日”“花” 等主题竞技。多重赛制下,选手以标准普通话诵读经典,提升语言能力,增强文化自信。焉耆县第一中学校长贺怡称,活动让学子感受中华文化魅力,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
7 月 20 日,实践队在焉耆县人民广场开展推普活动。通过政策宣讲、发音纠正等,与各族群众互动交流,提升了群众使用普通话的意愿。此外,7 月 16 日的非遗掐丝珐琅实践活动别具特色。队员讲解技艺传承,指导学生操作,让学生在掌握非遗技艺的同时,深刻理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
飞花令大赛
实践队在焉耆人民广场进行推普活动
实践队带领当地学生体验非遗“掐丝珐琅”
科技赋能拓视野,青春担当谱新篇
为激发边疆学子创新思维,7 月 23 日,实践队在焉耆一中开展科技实践教育。队员讲解 3D 打印建模技术,学生在一对一指导下将创意转化为数字模型。旋转飞行器等科技手工制作,让物理原理在实操中 “落地生根”。教室里的欢呼与协作,展现了科技教育对青少年探索精神的激发。
实践队带领学生进行科技实践
此次实践活动是长安大学“弘毅明德,笃学创新”校训精神的生动诠释。从学业帮扶到文化传承,从推普实践到科技启蒙,实践队以青春之力服务边疆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为边疆教育注入了青春动能。(供稿:长安大学赴新疆焉耆暑期社会实践队)
责编:卓西玲
编辑:王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