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秋淋”天气以来,降雨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山阳县法官镇花庙子村结合地形地貌与群众居住实际,村“四支队伍”迅速响应,通过周密部署、精准宣传和暖心安置等一系列扎实举措,全力筑牢汛期安全防线,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细化责任分工,确保应急指令“零延迟”。村“四支队伍”及时制定《防汛防滑撤离责任一览表》,明确人员分工、撤离路线和处置流程,严格执行值班值守制度,保障人员在岗、通讯畅通,以实现“响应零延迟、处置高效率”为目标,确保各项防汛措施衔接顺畅、落地见效。
健全传递体系,实现预警提醒“无死角”。依托“镇干部—村干部—网格员”三级信息传递体系,实时同步县级气象预警、雨情水情等信息,采取“电话逐户通知+微信群实时推送+网格员上门宣讲”的立体化传递方式,确保雨情动态、避险知识和应急联络方式全面覆盖至每一位村民。针对老弱病残和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实施“敲门行动”,真正实现预警信息传递“最后一米”无遗漏。
全面排查隐患,暖心安置守护“平安线”。坚持“防胜于救”的原则,在强降雨来临前,村“四支队伍”迅速组织地质灾害隐患点、低洼易涝区等危险地带的群众转移至集中安置点。安置点不仅配备充足的饮用水、食品等基本生活物资,还提供纸牌、象棋等文体用品,丰富群众临时生活,尽力营造安心、舒心的临时环境。
“起初不愿意转移,后来才知道持续降雨容易引发山体滑坡,幸亏村里安排及时,让我们躲过了危险!”村民孙伯感慨地说。村干部马丽表示:“只要大家平安,我们的辛苦就值得。”这番话正是“四支队伍”担当为民的真实写照。
下一步,花庙子村将继续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原则,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变化,持续完善防汛应急机制,全力以赴保障群众安全度过“秋淋”期,坚决守住群众安全底线。(李晓沛)
责编:谷可
编辑:王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