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连续强降雨,土壤含水量逼近饱和,岐山县故郡镇部分地方出现崖体松动等隐患。面对严峻形势,故郡镇党委、政府迅速响应、周密部署,第一时间成立由镇村组干部、民兵、党员志愿者组成的“红色防灾救险队”,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织密防灾救灾安全网,有序做好预警巡查、群众转移、物资保障等工作,筑起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红色堤坝”。
“我这窑洞住了几代人,从没出过事!”故郡镇神农村谢家窑组七旬老人谢大爷起初对转移十分抵触。镇村干部没有放弃,而是踏着泥泞反复上门,拿着近期各地地质灾害案例耐心讲解,分析土崖发生地质灾害的危险性。随着雨势加剧,再加之附近一处土崖突然坍塌,谢大爷终于意识到危险,主动配合转移,并感慨道:“现在想想,咱们的干部都是为了我们的安全呀,之前真是给你们添麻烦了!”
这样的转变并非个例。故郡镇在组织撤离中坚持“应撤尽撤”,同步邀请省地质队专家和县地环站对神农村谢家窑组开展风险研判,将其纳入县级地质灾害风险区重点监控,通过专业勘察与群防群治结合,全镇累计转移群众34户60人,对76处窑洞采取封闭管理。
“群众的理解是用脚步换来的。”故郡镇党员干部白天巡查排隐患,夜间值守保安全,他们的付出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许多群众从最初的不配合到后来主动加入了巡逻队,这种从“要我防”到“我要防”的转变,正是基层治理温度与力度的体现。
雨势渐歇,故郡镇的警戒线仍在风中坚守,而村民心中已筑起更坚固的“安全堤坝”。此次防灾救险工作不仅避免了人员伤亡、守护了群众安全,更进一步凝聚起干群同心、共守家园的信念,也充分彰显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冯江)
责编:刘迪
编辑:王晴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