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镇安县紧扣基层应急“五项能力”建设要求,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以“统筹”破题,以“体系”发力,立足县域实际,聚焦“三个着力”建设,构建全域覆盖应急保障体系,不断提升基层应急保障能力。
落实三级储备,着力提升物资保障
镇安立足县域实际,积极探索建立“1+15+N”模式,即以县级应急物资储备库项目建设为核心抓手,同步在15个镇(街道)、156个村(社区)和重点企业建立物资储备库,着力构建“县级统筹、镇级联动、村级前置”的三级应急物资保障体系。2021年以来,先后制定了镇村物资储备库建设“五有”标准和应急物资保障管理制度等工作规范,明确镇级物资库不低于40m2、村级物资储备库不低于20m2的建设标准和物资储备要求,先后投资1500余万元,用于各级物资储备库建设和应急物资采购,全县共储备应急物资4大类65小类21万余件。
同时,紧扣“全灾种、大应急”保障需求,积极争取国债项目,高标准规划建设县级中心物资储备库,总投资4000余万元,规划用地6440.58m2,总建筑面积5420.53m2,截至目前,已完成应急物资储备库和食品气调库主体建设,后期将加快推进内部装修、设施安装和场地硬化等工作。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上下贯通、全域覆盖、快速响应的物资保障格局,为全县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处置工作筑牢坚实根基。
紧扣人员转移,着力做好安置保障
针对山大沟深、河流众多、暴雨等自然灾害多发等现状,抓细抓实“人盯人防抢撤”工作机制,确保转移人员得到妥善安置。镇安县高度重视避险安置点建设,出台了避险安置点建设规范,以回龙镇、米粮镇、月河镇为试点,先期打造镇级避灾中心建设4个,并根据镇村和片区实际,利用学校、村委会、敬老院、闲置场所等,建成避险安置点667个,临时避险安置点698个,总面积约38.57万m2,可一次性安置81701人。
针对每个安置点逐一建立管理机构、明确管理人员、健全相关制度、落实保障措施,配备床、被褥、米、面、油等基本生活物资,提前精准确定撤离对象,落实盯撤责任人,明确撤离路线,解决撤离谁、怎么撤、撤到哪、谁负责,确保一旦发生险情或如遇极端天气,快速及时组织撤离,妥善安置转移人员,确保撤得出、管得住。今年汛期,全县共提前撤离安置9236户17379人,确保人民生产财产安全,实现汛期“零伤亡”目标。
依托科技赋能,着力解决通讯保障
为破解“三断”极端情况下的应急通讯保障,镇安县启动卫星应急通讯提升改造项目,在前期为15个镇(街道)、156个村(社区)配备卫星通讯终端的前提下,先后投资80余万元,为镇村和县级相关部门181部卫星电话加装Z21天通座机套装,配备扩展坞P921、平板天线、应急电源和发电机等装备,购置卫星天通猫8台,打通应急通讯保障通道,确保在“三断”情况下,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
同时,投资60余万元,为15个镇(街道)配备大疆Matrice SP P1us无人机16台,邀请陕西凌越航空科技教练团对县镇34名应急管理干部开展无人机理论和实操培训,填补了对偏远地区灾害监测盲区,强化了重点区域风险管控,实现一线灾情现场信息实时回传,为指挥部领导决策、调度提供依据,极大的提高了突发事件快速处置能力,也提升了基层防汛救灾和森林防灭火工作的科技含量。
下一步,镇安县将因地制宜持续深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推动应急管理工作重心下沉、力量下倾、资源下移,不断提升“应”的能力、降低“急”的概率,以高水平安全护航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供稿:镇安县应急管理局 黎宗福 王良平)
责编:李晓峰
编辑:刘佳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