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上午10点,镇巴县三元镇正在举办全县的丰收节……到处欢歌笑语、秋韵飘香! ……
这个丰收节到底有哪些收获

小洋镇花房村党支部组织干部群众抢收秋粮
——粮食满仓
“不是你们来帮忙,这些玉米真要烂在地里了!真是解决了我们家的大难题!”小洋镇花房村刘大爷紧紧拉着党员干部的手连声道谢。
9月以来,持续阴雨天气给秋收工作带来严峻挑战,部分无劳动力的农户看着滞收的庄稼愁眉不展。面对群众的急难愁盼,花房村党支部主动担当、迅速响应,立即组织党员干部和热心群众20余人组成“秋收突击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抢收。此次抢收累计收获玉米10000余斤,挽回了群众的经济损失,更在田地间架起了党群连心桥。
镇巴县农业农村局紧抓秋霖间歇晴好天气窗口期,以“机械为主、人工补漏”的作业模式打响秋收攻坚战。从9月15日开始,全县投入联合收割机20台、小型收割机35台、脱粒机155台,组建25支人工收割队与20支应急抢收队日夜兼程组织进行抢收,截止9月25日全县5.45万亩水稻、20.29万亩玉米抢收结束,实现了全年粮食稳中有增、颗粒归仓。

秦巴区域茶产业大脑
——产业提质
绿色打底。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镇巴最大的自然财富,也是绿色发展的最大底气、最有力支撑。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推进生态保护不断提质增效。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0.6%,出境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标准,空气优良天数常年保持在350天以上,被称为“天然氧吧”。2022年被命名为全国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23年被命名为陕西省第一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中国绿水青山生态宜居示范县。
产业提质。镇巴县平均海拔1100米以上,高纬度、高海拔、多云雾,被誉为“中国顶级绿茶核心产区”和“世界罕见高香茶区”,获评“中国名茶之乡”“全国十大魅力茶乡”。近年来,镇巴县坚持数字农业发展理念,依托绿水青山这张名片,加快培育茶产业新质生产力,建设“秦巴区域茶产业大脑”,2024年底全县生态茶园总面积达到16.7万亩,产值13.32亿元,带动2.2万户8.6万名茶农稳定增收,“镇巴毛尖”上榜中国茶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达到8.17亿元,4家企业上榜中国茶企业品牌。怡溪春茶业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国家级龙头企业,实现了“小茶叶托起大民生,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的共富图景。
农民增收。杨家河镇三湾村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路径,依托陕西省科学院50万元专项帮扶资金,村集体创新“政研村三级联动+科技链菌业共兴”模式,发展椴木香菇木耳等食用菌,种植椴木香菇400余架、椴木木耳500余架,打造段木菌产业融合项目。2024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80.86万元,带动66户农户户均增收4700元。

黎坝镇柳营村红色交通站外景
——乡村和美
农文旅融合。黎坝镇柳营村以“农旅融合、生态优先、文化赋能”为主线,建设集农业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康养休闲乡村。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培育6个产业基地,建设民宿集群与共享农业项目。通过文化赋能与红色资源活化,构建数字化文旅平台,年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红色研学等接待9500余人次,带动农户增收400余万元。先后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全国第三批红色美丽村庄”“全国文明村”“陕西省魅力休闲乡村”和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
“三治”融合。“乡亲们,跟大家宣传下当前的最新政策,希望大家畅所欲言。”“农忙时期害怕遇到假种子,要是遇到了,这一年又白弄了哟, 村里要搞一些宣讲,提升村民防范意识。”……在长岭镇九阵坝村的“院坝说事会”上,镇村干部与当地群众像拉家常一样,讲政策、问民计、话发展。
小小的院坝会既能普法、聊天,还能议事,不管是邻里间的小矛盾还是村内其他事项,干部和群众围坐在一起都能解决。
在“院坝说事会”的影响下,不少村民的矛盾纠纷在萌芽时期都得到了解决。村内各项事务也有了更加便捷的处理通道,当地群众满意度也有了明显提升,收集的建议已推动60余件民生实事落地。如今的九阵坝村,邻里和谐、互助互爱成为文明新风尚,已成为全国第三批乡村治理示范村。
镇巴县积极探索,建立“书记院坝议事会”机制,坚持“一线工作法”,即书记一线抓,高位推动聚民意;政策一线讲,答疑解惑听民声;问题一线解,用心用情暖民心;大事一线商,共建共享惠民生。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镇巴县农业农村局 柏培富 )
责编:曾祥秋
编辑:刘佳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