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热点聚焦

镇巴县开展“重走红军路”红色文化采风活动纪实

驻足上元观

离开小河口,我们沿湑水河而下,一路风光旖旎。正是初夏,湑水河水流充沛,河床宽阔,两岸柳树依依,带来一片绿意。湑水河一路奔汉江而去,在三河乡注入汉江北岸。从小河镇一直走,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是城固上元观镇,距离近60公里。

小河口会议并没有解决红军下一站在哪里,还是立足陕南一带开辟新的根据地。离开小河口,红军基本上是向南方向突击,国民党军队已有防备。在桔园镇升仙村路口旁耸立着升仙口战斗遗址纪念群雕,记录着红军打退敌人的过程。红军进入城固境内,国民党驻汉中部队派兵在升仙口设伏,妄图阻止红军前进。红军从中共城固县委地下党得知敌情,决定由总指挥徐向前率领先头部队第十师兵分两路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堵截。1932年12月10日,红军先敌发起进攻,打死打伤敌80多人,敌人溃不成军,仓皇逃跑。

升仙口战斗结束,饥饿的战士们看到数千亩柑橘,尽管心里格外喜悦,但都严格遵守纪律,无一人采摘。群众颇为感动,纷纷邀请战士们住在自己家里,为他们洗衣做饭、疗伤擦药。红四方面军总部则积极帮助城固地下党建立地方武装,留下10多名战士在升仙村正式成立陕南第一游击队。

升仙村战斗后,红军继续向大巴山方向前进,汉江横亘在前。只有渡过汉江,才能继续向城固上元观、西乡的廷水方向前进。红军沿汉江北岸,一路走一路与陕南地方党组织联系,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建立政权的工作。同时沿湑水河一直在汉江边寻找渡口。在当地党组织和群众的引导下,红军决定将沙河营、柳林浦一带作为渡口开始渡江。那时的汉江水暴满,河面宽,江水深,又缺少渡船,红军总部决定全军涉水渡江。12月11日夜,在中共城固县桃花店支部组织的数百名熟悉渡口和汉江水情的党员、群众的引导下,红四方面军全军涉渡汉江。

关于渡汉江,城固当地群众是这样说的:

在沙河营镇梁家庵村,一棵300年的枫杨树,长得枝繁叶茂、郁郁葱葱,高高的古树直冲云端瞭望汉江。苍劲的树干,见证了汉江边这片险滩地上的喜人变化。1932年12月10日,红四方面军进抵城固县城以西的沙河营、柳林沿江一线,准备夜渡汉江。面对起伏不平的江岸、波涛汹涌的江水,徐向前总指挥把战马拴在古树上,亲自沿汉江踏勘渡江路线。天空阴云密布,月亮被乌云遮住。江面上一片漆黑,在张家嘴村地下交通员杨盛诩引路带领下,全军战士冒着刺骨冰水徒涉过江,不少战士倒在冰水里,又不声不响从下边几米处冒出来,继续与江水搏斗……

可见红军渡江是多么的艰难,又是多么的勇敢。

采风团到达上元观,听当地文联的同志说,上元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天启年间(1621),原为巡抚张凤翮家花园,以道观“上元观”而得名。从地理位置和地形上看,它呈”鳖”形,镇子四条小街直通镇外。城墙砖土结构,并有东、南、西、北四城门,门上有楼,城楼建筑独特,别具一格,尤其是东门楼,活像汉中城内的钟鼓楼,分三层,飞檐画栋,底阔顶尖,高耸入云,远远看去十分壮观。这里曾孕育出革命英烈刘秉钧、原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龚逢春及许多乡土文学家、戏剧家、书法家、画家,曾引来五斗米教主张鲁、意籍天主教首任教主安廷相、法籍天主教主方德望。特产“上元观牌”红豆腐久负盛名。

红四方面军渡过汉江,到达上元观时天已拂晓,也就是12月11日清早。战士们怕打扰当地老百姓,都在街头屋檐下露宿。天亮了,乡亲们看到满大街都是红军战士,他们打湿的衣服结了冰,划破的腿挂着一条条血冰。不一会儿,老百姓抱着柴火,点燃熊熊大火,给红军烘烤衣服,烧水做饭。76岁的杨德俊是杨盛诩的儿子,他敬佩地说:“我活了大半辈子,没见过在寒冬腊月徒涉过江的。当兵不抢老百姓东西,乡亲们都觉得红军是亲人。临走时,乡亲们都拿出自家的蒸馍、烧酒、布匹、药丸等来支援红军。”土匪进村烧杀抢掠,红军进村秋毫无犯。老百姓发自内心地拥护红军。至今在沙河营、柳林一带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

月亮弯弯,

照亮汉江,

红军过河,

无风无浪。

月亮黑黑,

汉江发怒,

打翻渡船,

淹死白匪。

红军总部驻衡家大院。衡家大院处在出东门的街道的中间,也是三个口面,木板房,两层,典型的陕南民居。上有“衡家老号”的老牌匾。在衡家大院,红四方面军召开党团活动分子会议、军民联欢大会。党团会议上,中共陕南特委军委负责人陈浅伦,中共城国县委负贵人刘善长、杨盛诩等详细汇报了中共陕南组织近几来的发展和活动情况,介绍了汉中的山川地理风土人情、国民党驻军的部署情况以及匪患、灾害肆虐汉中大地的情况。红四方面军检查和总结了西征途中的政治工作,准备在陕南建立根据地,商定12月13日召开军民大会。旋闻四川军阀混战,形势有利。红四方面军领导经过调查研究与慎重分析,鉴于汉中连年遭灾歉收,人民生活贫困,国民党大军压境,盆地不宜打游击,遂放弃原拟在陕南建立根据地的打算,决定去川北和陕南巴山一带创建根据地。

12月13日,在上元观校场坝(今城固三中操场),红四方面军总部、中共陕南特委军委负责人陈浅伦、中共城固县委负责人刘善长、杨盛诩,新成立的陕南第一游击大队领导人王登、胡哲以及部分农民协会代表和当地群众数千人齐集会场,召开军民大会。大会首先悼念了被国民党团防局杀害的城固县冲虚观农民协会领导人张振满烈士,接着红四方面军总部领导宣传红军主张,进行扩红动员。会后,红四方面军带领群众在胥家营、党山寺、包家营等村打开6户豪绅地主的粮仓,把400多石粮食120匹布以及花生、衣物等分给贫苦农民;将7户土豪劣绅的180亩土地分给60多户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把地主的契约、高利贷借据一齐焚毁。红军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深入人心,在上元观一带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

公元一九三二年,

穷人不还富人钱,

分了土地又分粮,

分田分地喜洋洋,

扫除恶霸和土豪,

红军恩情万年长。

红军在上元观的另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帮助建立红二十九军。陕南特委书记兼军委书记陈浅伦汇报了陕南党组织建设情况,特别是建立游击队的情况。红军总部决定留下十多名红军骨干和120支枪加强游击队建设。红军主力走后,城固、洋县、西乡边区迅速成立了3个游击大队,壮大了武装力量,为红二十九军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IMG_256

鉴于各方面的形势,红四方面军决定向西乡、镇巴一带展开,遂于12月12日离开上元观,沿西乡的廷水、私渡展开,向钟家沟进发。(文 /张坤平)

责编:曾祥秋

编辑:刘佳怡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争先创优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