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乡村振兴

程永陆:一片民心映初心 振兴路上显担当

在堰门镇青春村,提起党支部书记程永陆,村民们总会笑着说“跟着他干,有奔头”。2021年他任职时,青春村还是个“撂荒地多、集体经济弱、群众干事没劲头”的村子;作为村党支部书记,他一步步带动班子、党员、群众拧成一股绳,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群众实打实信赖的领路人。

IMG_256

以“敢想”破题,擘画发展新图景

面对青春村大量撂荒地闲置、产业‘零基础’的困境,程永陆没有单打独斗:他给村“两委”班子分工,分步推进,很快摸清了全村每块地的情况;随后大胆提出“党建引领、多元融合”思路,同时主动带头种植藤茶和魔芋,经过2年多的实践实现了产业零的突破。看到实效的群众主动加入,最终开垦撂荒地200余亩种植粮油、改造老茶园200余亩、发展林下魔芋200亩、引进藤茶产业300亩,共带动群众40户90余人发展产业,真正让荒山变成‘聚宝盆’。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实现从‘空壳村’到‘人人有活干、户户有收益’的产业村华丽转身。

以“敢闯”开路,打通振兴主动脉

产业道路建设曾是青春村的“老大难”问题。部分村民因占地补偿心存顾虑,项目一度停滞。为此程永陆先是在党员大会上主动表态,然后带领党员逐户走访了需要占地的12户,耐心算好“经济账”“长远账”,最终打通全长3.5公里的产业路,为特色产业发展铺平道路。他还创新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动员党员刘道顺带头建设标准化蚕室,建成后党员平均每人带6户群众种蚕桑——教技术、帮销售,今年鲜茧销售额突破15万元,带动32户农户(含8户脱贫户)参与,户均增收1800元,真正实现‘党建强、产业兴、群众富’的良性循环。如今走在产业路上,村民都念叨:‘这是程书记带党员给咱修的“致富路”!

以“敢干”担当,建设和美新家园

程永陆常说:“民生事没小事,得干到群众心坎里。”他跑到县医保局争取项目资金8万元,又带着村两委去见在外乡贤筹措资金,修建休闲凉亭2处,建设活动场所1处;他还牵头完成垃圾集中处理(设12个垃圾收集点,带动村民定点倒垃圾)、污水治理(修70处小型污水处理设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今年三月,他组织党员群众植树40棵,打造1处绿色安置点;引导20余户村民发展庭院经济-种瓜果蔬菜,年增收2000元,让乡村既有“颜值”更有“价值”。如今的青春村,清晨有人健身,傍晚有人对弈,处处洋溢着幸福和谐的烟火气息。

以“敢为人先”示范,厚植文明新风尚

程永陆不时收到“婚丧嫁娶随礼少则500元、多则2000元,村民压力大”的诉求,立即整理成“整治农村人情攀比风”建议,被镇政府采纳。回到村里后,他定期组织“院落会”“小组会”,在听群众说的基础上让党员讲‘简办婚事’的经历,让群众算‘人情账’的负担,慢慢带动村民转变观念。同时组织党员积极走访文明家庭、孝老爱亲模范,从中评选出“四美民风”典型,让榜样模范在山沟里熠熠生辉,实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提升。

“党支部书记是沉甸甸的责任——得带大家一起干、一起富。”程永陆坚定地说。如今的青春村,撂荒地变成”产业田”,泥巴路变成”致富路”,破院落变成”和美家”。展望未来,他计划推动农文旅融合,将藤茶基地、老茶园打造成观光点,让青春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村民刘道顺感慨道:”以前咱村没产业、没盼头,程书记来了,带党员干、带群众闯,现在不仅有钱赚,心里还亮堂,这样的领路人,咱信得过!”(周长林)

责编:刘迪

编辑:王晴之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争先创优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