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热点聚焦

守护新生,为你“儿”来—这份新生儿护理指南请收藏!

新生命的到来,为家庭带来无数的喜悦,也难免让新手爸妈感到手忙脚乱。养育一个宝宝虽没有标准的“上岗培训”,但掌握科学的育儿护理知识,能帮助您更从容地陪伴宝宝的健康成长。现在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新生儿相关的知识吧!

正确认识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1.生理性黄疸

多数新生儿在出生后2–3天会出现皮肤和巩膜发黄的现象,通常在第4–10天逐渐消退,这属于正常的生理性黄疸。家长需特别注意的是,如果宝宝在出生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或黄疸持续超过2周仍未消退,甚至退而复现并逐渐加重,则应立即就医诊治。

2.打嗝

新生儿打嗝十分常见,并非疾病表现。目前认为这与宝宝膈肌发育尚未成熟,受到刺激后容易发生痉挛有关。打嗝一般不影响健康,家长无需过度担心。

3.打喷嚏

新生儿鼻腔结构尚未发育完善,鼻黏膜较薄、鼻腔较为狭窄,容易对冷空气、干燥、灰尘或异味等产生反应而打喷嚏。这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并不一定意味着宝宝受凉。

4.吐奶

由于新生儿胃容量较小、贲门肌肉较为松弛,吃奶后容易出现奶液反流。如果宝宝精神好、喂养顺利、体重增长正常,常规体检也无异常,则不必因吐奶过度焦虑,通常也无需特殊检查。随着宝宝成长,多数在6个月左右会自然改善。

新生儿常规护理

1.口腔护理

每日用棉棒蘸温开水清洁口腔,早晚各一次,保持口腔清洁,避免细菌滋生。清洁的时候注意在两顿奶之间,动作轻柔,防止恶心呕吐。

2.脐部护理

新生儿脐带需要保持干燥和清洁,脐带没有感染的时候,脐带是可以直接接触水的,可以沐浴、不用贴护脐贴。要将脐带周围的脱落组织清洗干净,沐浴后使用棉签将水蘸干。如有渗血渗液,及时就医。每次换尿布将纸尿布翻折,避免摩擦脐带。

3. 脐带异常情况识别

脐带脱落前后有少量清亮渗液或轻微血痂属正常现象。如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及时就医评估:

①脐部持续渗血或渗液量多;

②分泌物呈脓性、伴有异味;

③脐周皮肤明显发红、肿胀,或宝宝伴有发热、精神不佳等表现。

4.维生素AD的补充

为提高宝宝免疫力、促进宝宝生长发育及预防佝偻病,建议宝宝出生后应及时补充维生素AD。

5.臀部皮肤护理

每次换尿布后要用温水浸过的毛巾轻轻擦拭干净、吹风器吹干或自然晾干身体;避免摩擦,尽可能用柔软、宽松、透气的衣物和尿布,并避免让新生儿长时间处于同一姿势;使用保护霜:在新生儿每次换尿布之前,尤其在晚上,使用含锌的保护霜,保护新生儿的皮肤;多给新生儿换尿布,迅速换掉湿的尿布,尤其在夜间时要特别注意。

6.接触新生儿前先洗手

如有家人出现呼吸道感染病症时,应佩戴口罩,防止交叉感染发生,并尽量减少与宝宝的接触。

7.持良好的家庭卫生环境

保持良好的家庭卫生环境 注意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新鲜,维持室内温度在24-26℃,湿度在55%为宜。

(供稿:镇巴县妇幼保健院)

责编:李凯琴

编辑:王晴之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争先创优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