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底以来,凤翔区糜杆桥镇启动“党建引领聚合力,红色服务暖民心”活动,以“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为宗旨,组织镇村干部成立13支“红色暖心服务队”,每天至少集中1个小时走访1户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心声、解决问题,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累计入户走访1680余户,精准摸清群众在生产生活、就业就学、医疗养老等方面的需求痛点,为后续精准服务筑牢信息基础。

田间炕头听民声干群促膝拉家常
“大爷,您家的玉米长势怎么样?最近在灌溉方面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清晨,当阳光洒满凤翔区糜杆桥镇的田间地头时,镇村干部已深入村民家中,坐在院内与老人拉起了家常。从农作物收成到家庭收入,从养老医保到子女就业,镇村干部一边耐心倾听,一边认真记录,时不时还为老人讲解最新的惠农政策。这样的场景,自活动开展以来,在凤翔区糜杆桥镇的各个村落每天都在上演。

“三带三问”建机制闭环办理解难题
活动启动之初,凤翔区糜杆桥镇明确“三带三问”要求:带政策问知晓满意度、带问题问生产生活困难、带感情问镇村工作意见;同步建立“走访—记录—梳理—办理—反馈”闭环机制,对群众诉求分类登记、限时办结、及时反馈。截至目前,累计为群众办理实事530余件,其中解决灌溉设施维修、小麦收割等生产难题180余件,代办养老医保认证、代买生活用品等便民事项260余件,调解宅基地纠纷、邻里矛盾90余起。通过闭环管理,群众诉求平均响应时间缩短至24小时内,响应时效、惠农政策知晓率均有所提升,切实让群众感受到服务效率与政策温度的双重提升。

点滴实事暖民心田间地头解民忧
麦收时节,箫史宫村独居老人封某无力收割3亩小麦,村党支部书记带着服务队联系收割机收麦,并协助运至晾晒场翻晒入仓,封某感动地说,“干部把咱的事当自家事”。高温旱情之际,糜杆桥村种植大户王某60亩玉米因灌溉水桩损坏、渠系老旧缺水,镇村干部迅速协调维修人员抢修,半天内恢复灌溉。此外,干部们还帮留守老人采购物资、指导科学种植、调解邻里纠纷,切实传递党和政府关怀。活动开展以来,村级信访量明显下降,群众评议中“满意”“非常满意”占比大幅提高,不少村民主动向服务队提出村内道路硬化、文化活动场所建设等发展建议,形成“干部沉下去、民心聚起来、共建热情涨起来”的良性互动。
“‘一天一户一小时’活动不仅是一次作风转变的实践,更是一次与群众心贴心的交流。四个多月的走访,让我们更加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也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找准了方向。”凤翔区糜杆桥镇主要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凤翔区糜杆桥镇将把活动常态化、长效化,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供稿:凤翔区糜杆桥镇)
责编:刘迪
编辑:刘佳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