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热点聚焦

扶风县司法局“五必访”机制开展社区矫正实地走访工作

今年以来,扶风县司法局紧扣矫正对象动态管理难点,打破传统走访“填表盖章”模式,在破解社区矫正对象“表面配合、深层隐患”的监管难题上精准发力,围绕实地走访“认准一件事、深挖一口井、走好每一步”,建立“五必访”工作机制(入矫报到访“情”、家庭变故访“忧”、重大节点访“态”、行为异常访“因”、临近解矫访“得”)。通过日拱一卒,多走一步,深挖一尺,纵深推进,常态化开展,推动矫正路径从“被动处置”向“主动预防”转变,帮扶成效从“治标纾困”向“治本赋能”跃升。截至目前共走访社区矫正对象对象50名,发现问题18条,收监执行2人,给予警告处分2人,给予训诫1人,达到了“以责促管、以管促改、以访促治”的走访效果。

据介绍,“五必访”机制以矫正对象全周期管理为主线,聚焦关键环节靶向发力,精准施策。入矫报到访“情”:入矫后走访摸清家庭情况,建立信任;家庭变故访“忧”:及时介入化解矛盾,传递关怀;重大节点访“态”:在敏感时间节点开展突击走访,防范风险;行为异常访“因”:深挖问题根源,靶向施策;临近解矫访“得”:巩固矫正成果,融入社会。

IMG_256

入矫报到访“情”抓早抓小,打好矫正“基础桩”

“实地走访不是‘猫鼠游戏,而是‘把脉问诊’”。通过走访才能全面掌握社区矫正对象的基本情况,精准画像,因病寻因、因势利导,因人施策。

访“家情”,绘制“关系图谱”,切断风险“传导链”。“家庭是矫正对象的第一道‘防火墙’,也是风险滋生的‘温床’”。入矫后首次实地走访是精准绘制“家庭关系图谱”关键环节,我们通过访问家属态度、确认监护能力、优化帮教小组、发掘一手资料,完善矫正方案,建立初级管护网。

访“案情”,追溯“犯罪动因”,开好矫正“处方单”。数据起底,数实融合,针对全县妨害社会管理秩序(33人)、侵犯财产(32人)、侵犯公民人身权利(17人)、危害公共安全(15人)、破坏经济秩序(5人)、贪污贿赂(1人)等6种犯罪类型,通过调阅调查评估、起诉书、判决书、执行通知等原始卷宗,结合家访深层挖掘犯罪动因,分析犯罪动机、研判心理特征,为细化矫正方案提供数据支撑。

访“人情”,把准“需求脉搏”,定制融入“资源包”。通过核对共同居住人信息、访谈邻里,与本人、家属、帮教小组成员面对面交流、心连心沟通,梳理出就业技能弱、亲属关系僵、病患照料难等需求,重点关注、一对一帮扶、动态化解决。例如:天度社区矫正对象马某因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宣告缓刑6个月,走访了解发现马某全家在渭南居住生活,马某表示其不打算在扶风找工作,只待矫正期满后离扶。马某虽然矫正期限短,但在扶风无亲可投、无友可靠、无所事事,存在监管风险,司法局通过与渭南司法机关沟通联系为其办理了执行地变更。

家庭变故访“忧”:温情帮扶,架起回归“连心桥”

家庭变故可能导致矫正对象情绪崩溃甚至再次误入歧途,必须早发现、早介入。矫正对象因本人重病、亲友离世、经济破产等原因陷入家庭困境必须第一时间开展深度走访,我们通过“心理干预+资源链接+危机化解”组合拳,开处“良方”,解除困境,将帮扶触角延伸至“屋檐之下”,守护矫正对象的人生“拐点”。

访“心理塌方之忧”重建希望。及时掌握社区矫正对象的家庭状况,针对因家庭破裂、重大创伤导致的“心理塌方”,联合村组干部、帮教小组上门会诊,深度疏解情绪淤堵。例如:绛帐社区矫正对象刘某丈夫在监狱服刑,由于家庭生活来源方式单一,刘某一度缺乏生活信心,司法所多次上门开展心理辅导,挖掘异常行为背后的心理症结,防止其走向极端。

访“工作困难之忧”紧急纾困。社区矫正对象因犯罪记录可查、认知水平有限、劳动技能缺乏、寻找工作受歧视等原因在就业方面存在很大困难,加之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在辖区内找一份稳定有保障的工作虽有一定难度,但却是帮助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确保安全稳定的治本之策。例如:午井社区矫正对象陈某、绛帐社区矫正对象豆某均因务工需在眉县活动、天度社区矫正对象隽某因工作每日需往返杨凌。司法局经过深入实地走访、反复调查确认,为其办理了经常性跨市县活动。

访“经济危机之忧”破局解难。针对社区矫正对象因病、失业、无业引发的经济困局,只有通过走访才能深刻了解真实情况,聚焦解决“危机痛点”。例如:召公社区矫正对象成某因病暂予监外执行,成某无劳动能力,其儿子离异身患重病,也丧失劳动能力,靠药物维持,两个孙子正在上学,因病因学花费巨大,家庭经济一度陷入困境。司法所多方沟通协调为其儿子、孙子办理了低保和大病报销,解决了部分医疗花费,缓解了经济压力。

IMG_256

重大节点访“态”:关口前移,织密风险“防控网”

春节、五一、国庆……特殊时间节点往往成为社区矫正监管的“风险窗口期”,“节点治理既要像雷达一样敏锐感知,更要像外科手术般精准施治。”我们通过走访建立“动态-状态-形态-事态”四维闭环,提升了治理管理的科学性。

“动态”追踪,织密风险感知网。“矫正对象节前突然频繁跨区活动,系统自动触发共享预警。”在县司法局“智慧矫正”指挥中心,大屏实时跳动矫正对象的定位轨迹等20项动态数据。联合县公安局、县检察院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对行政拘留、行政处罚的社区矫正对象第一时间共享推送。例如:天度社区矫正对象马某被吊销驾照的情况下私自驾车被抓拍,公安交警部门给予其行政处罚。接到检察院的数据推送后,司法局、司法所立即会同县检察院启动“动态熔断”和核查确认机制,按照社区矫正法有关规定给予马某警告处分。

“状态”评估,把准心理晴雨表。节点压力容易诱发心理崩溃,必须提前介入。因此我们在春节、五一等重大节假日加大对社区矫正对象的走访,严查违规聚集、饮酒等问题;两会、重大活动等敏感期必访严管等级的重点人员,实时定位打卡“日报告”制度,加大“日报告”频次。例如:今年春节期间,城关社区矫正对象张某在KTV被打伤,司法所工作人员与公安机构沟通对接跟进案情,先后3次赴张某家中走访调查其有无违反社区矫正法规定情形。

“形态”干预,净化社会关系网。“形态治理的关键是切断‘污染源’”,有的社区矫正对象不辨是非、不说实话、不露声色,甚至对家属也隐瞒行踪,对此情况我们及时进行“形态”干预。例如:天度社区矫正对象张某在矫正期间因与社会闲杂人员来往被行政拘留,司法局联合司法所开展多次突击走访,对其社交圈层开展“清网行动”:运用电子定位、轨迹分析等技术,比对走访记录与定位数据,通过不打招呼、不说时间,突击走访的方式,让社区矫正对象时刻紧绷被监管之弦,不逾矩、不松懈、不妄为,将监管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

“事态”处置,激活应急响应链。司法局每日安排专人对定位异常的矫正对象解警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建立“行为异常人员数据库”供日常走访时调取,对多次行为异常人员重点走访,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事态”处置。例如:今年以来对天度不服从日常管理的社区矫正对象张某撤销缓刑收监执行,对城关社区矫正对象任某、召公社区矫正对象胡某不报告活动轨迹的社区矫正对象进行了警告。

行为异常访“因”:溯源治理,拧紧矫正“安全阀”

“行为矫正如同治病,只有找准‘病根’才能开对‘药方’”。“我们持续深化‘溯源治理’模式,让矫正工作既有法度,更有温度。”通过“四步溯源法”立体分析矫正对象行为状况。

察言观色“追因”,捕捉“细微信号”。矫正对象的一个眼神、一次沉默,都可能是问题的开端。通过定期走访、集中教育,社区矫正对象的表情神态、语言逻辑、社交状态等细节都是工作人员观察重点。例如:城关社区矫正对象任某因诈骗罪被宣告缓刑一年,入矫宣告时态度蛮横,回避重点,对亲属的问话也置之不理,工作人员立即将其列入重点监管名单。

多方求证“索因”,还原“事件全貌”。发现异常后,司法所联动家属、邻居、网格员、社区民警等组建“求证小组”,通过入户访谈、调取监控、查阅记录等方式多角度全方位核实信息。例如:召公矫正对象胡某请假外出超期未归,拒接司法所电话,司法所多方联系沟通,进行批评教育并给予警告处分,化解了风险隐患。

IMG_257

数据比对“寻因”,构建“风险图谱”。依托“智慧矫正”平台,调查矫正对象的定位轨迹、消费记录、诊疗资料等数据信息,寻找矫正对象真实活动轨迹。例如:段家社区矫正对象郭某定位多次在咸阳活动,存在监管风险。通过调取其微信消费记录、通讯信息分析发现存在异常,及时给予郭某训诫警告,并及时调整监管等级,将其列为重点监管人员。

综合研判“析因”,定制“矫正良方”。每季度召集司法所召开社区矫正风险分析研判会,研究处置方案,重点人员与检察院、公安部门进行联动会商分析研判。例如:城关社区矫正对象罗某因哺乳期被暂予监外执行,经过分析研判罗某存在可能通过再次怀孕逃避刑罚执行的风险,司法局及时与检察院和原判法院衔接并会同司法所沟通研判,要求罗某每月到指定医院进行超声检查并向司法局提供检查结果。

临近解矫访“得”:巩固成效,铺就回归“阳光路”

临近解矫的30天,是社区矫正对象从“监管对象”迈向“社会公民”的关键过渡期。如何让这段时光成为总结收获、巩固成果的“丰收季”,我们开展“临近解矫访‘得’行动”,围绕“技能获得、心灵所得、人生心得”三大维度,对临近解矫的矫正对象进行深度回访,以“看得见的成长”筑牢回归社会基石。社区矫正的“最后一公里”,既是检验矫治成效的关键节点,更是衔接社会回归的重要桥梁。通过临近解矫访“得”总结矫正成果、巩固帮扶成效、预判回归风险,让解矫从“程序终点”变为“人生新起点”。

访技能“获得”:从“无所长”到“持证上岗”。“过去两年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安身立命的本事。”因盗窃罪入矫的绛帐社区矫正对象朱某指着叉车操作证说。走访中,工作人员重点核查矫正对象在矫期间技能提升情况,将证书信息同步推送至招聘平台,让“一技之长”成为就业“通行证”。

访心灵“所得”:从“迷茫者”到“助人者”。“以前总是生活在阴影里,现在能站在阳光下帮助别人,这才是真正的重生。”城关矫正对象罗某,如今已成为自媒体粉丝超过10万,传播正能量的博主。

访人生“心得”:从“悔过去”到“向未来”。解矫前的“最后一课”上,每名矫正对象写下了深刻的期满总结。法律觉醒:“以前觉得打架是‘讲义气’,现在知道那叫‘故意伤害’。”(李某,故意伤害罪)。责任担当:“每月用学到的法律知识帮助亲朋好友,左邻右舍消除心结是我最大收获。”(赵某,交通肇事罪)。社会认同:“司法所组织的法律宣传、义务劳动、爱心捐助等活动让我重新获得了群众的赞许,终于觉得自己不再是‘异类’。”(陈某,非法经营罪)。
下一步,扶风县司法局将继续坚持“治标更治本”的工作理念,通过实地走访将风险化解从“末端处置”转向“源头治理”,构建起“破表象、溯根源、固根基、促稳定”的矫正新格局,真正实现由“纾困一时”向“赋能一世”的跨越,开辟了智慧矫正新路径。(脱建东)

责编:曾祥秋

编辑:韩婷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争先创优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