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人在哪儿?”“在印度尼西亚!”“啥?!”
半月前,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护士站,接到了一个透着几分古怪的咨询电话——对方说着中国话,却坚持说自己在印度尼西亚!接电话的护士起初以为是有人故意骚扰。却不想,这通电话,竟然真的是跨越了近4000公里的求救——在印度尼西亚工作的咸阳老乡朱先生突发脑梗,情况危急,当地医院检查后发现他左侧颈部内动脉呈慢性闭塞,这就如同朱先生大脑供血的“主干道”被堵住了一半,若不及时处理,随时可能再次脑梗,甚至危及生命。
“这病在印尼不好治!费用大,还得等,我这情况,拖时间实在风险太大,万一真有个啥问题,也不能留在国外啊……”谈及跨越4000公里,从印度尼西亚回到中国,朱先生满心苦楚,国外就医的种种不便与思乡心切、落叶归根的朴素执念,催促着他回到咸阳老家。而谈起选择二一五医院就医,朱先生坦言:“在咸阳生活的几十年里,一家老小,大小病都在二一五医院看,二一五的神经内科又是重点专科,医院本身还是涉外定点医疗机构……”信任二字,溢于言表。
入院后,神经内科一病区王建峰主任团队迅速邀请神经外科、麻醉科及影像科等多学科举行会诊,经各项必要检查,会诊专家发现,朱先生的状况十分棘手,他的慢性闭塞血管内壁已经硬化、狭窄甚至完全堵死,状态犹如风化后的塑料薄膜,稍有外力干扰,可能会立刻崩溃。如果采用传统介入方式治疗,将极难找到通路,因此手术风险极大。
面对患者跨国就医的信任,神经内科一病区必须迎难而上,只有手术成功才能回应朱先生及家人的热切期望。在多学科会诊几番论证后,王建峰主任团队最终决定采用国内技术前沿的BASIS技术对朱先生的左侧颈部内动脉进行血管再通。
BASIS技术属于前沿技术,在陕西省的应用也相对较少,但王建峰主任团队却信心十足,长期对前沿技术与理念的应用,给了他们底气,此次手术正是利用此技术在慢性闭塞段精准建立通道的优势,通过特殊设计的取栓支架和导引方法,最大限度避免血栓脱落和脑梗加重的风险。
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王建峰主任亲自上台,操作精细,在BASIS技术辅助下,顺利通过闭塞段,成功恢复左侧颈内动脉血流。手术过程中未出现血栓脱落等并发症,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已安全送回病房,在护理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朱先生恢复良好。
从治疗传统疾病的经验累积,到面对突发情况以及危重病例的精巧应变,充分反映出该院神经内科深厚的技术经验,以及二一五医院多学科会诊的紧密协作能力,此次手术的顺利完成,标志着该院在复杂脑血管病治疗领域迈上新台阶。未来,二一五医院将继续在新技术应用、精准诊疗和医护一体化服务方面不断提升,为患者提供更优质、安全的医疗保障。(供稿: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
责编:赵鹏
编辑:雷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