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N2流感是由甲型H3N2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季节以冬春为主(每年11月至次年3月),部分年份夏季可能出现小规模流行,尤其在气候多变、人群聚集时易暴发。

H3N2流感的传播途径
1.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说话时产生的飞沫,被他人吸入后导致感染,这是最常见、最主要的传播方式。

2.接触传播:接触被流感病毒污染的物品(如门把手、手机、餐具等)后,再用手触摸口、鼻、眼等黏膜部位,引发感染。
3.空气悬浮物传播:在密闭、通风不良的环境中,病毒可能附着在微小飞沫核上形成气溶胶,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被他人吸入后造成感染(该途径相对少见,多发生在人员密集且通风差的场所)。
H3N2流感的临床表现
以急性呼吸道症状为主,伴随全身不适,潜伏期约1~4天,发病较急:
1.核心症状: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40℃)、咳嗽(多为干咳或少量白痰)、咽痛、鼻塞流涕,发热可持续3~5天。
2.全身症状:肌肉酸痛、乏力、头痛,部分患者会出现畏寒、寒战,儿童可能伴随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做好防控措施,降低感染风险
1.接种疫苗是关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尤其推荐老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优先接种。
2.日常防护要做好:勤洗手(用流动水+肥皂/洗手液揉搓20秒以上)、戴口罩(前往人群密集场所、乘坐公共交通时规范佩戴)、常通风(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3.减少暴露降风险:流感高发期尽量减少去往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避免与流感症状者密切接触;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不随地吐痰。
4.增强体质筑屏障:保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适度锻炼,避免过度劳累,提高自身免疫力。
5.及时就医不拖延:若出现发热、咳嗽等流感样症状,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避免带病上班或上学。

H3N2流感患者居家照顾指南
1.充分休息:保证患者充足睡眠,避免劳累;保持室内通风(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温度控制在22-26℃,湿度50%~60%,减少环境刺激。
2.发热护理:体温<38.5℃时,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下等部位物理降温;≥38.5℃时,遵医嘱服用退烧药,定时监测体温并记录。
3.饮食与补水: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蒸蛋),保证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鼓励少量多次饮用温水、电解质水或清淡汤品。
4.症状缓解:咳嗽咳痰者可适当拍背排痰,遵医嘱用止咳祛痰药;咽痛者多喝温水,促进排痰,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5.防交叉感染:患者单独居住,佩戴口罩(尤其咳嗽、打喷嚏时);照顾者接触患者后及时用肥皂/洗手液洗手,避免共用餐具、毛巾等物品;
6.病情监测:每日观察症状变化,若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胸痛、意识模糊、脱水等重症信号,应立即送医;老人、儿童、慢性病患者需重点监护,避免延误治疗。
供稿:略阳县卫生健康局
责编:李凯琴
编辑:刘佳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