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分泌物检查常常被女性朋友忽视——有人觉得“没症状就不用查”,有人因害羞不愿主动做,却不知这项看似“私密”的检查,能最早捕捉到生殖系统的健康隐患。今天,长武县妇幼保健院检验科医生就用通俗的语言,带大家全面了解这项“女性健康守护神”检查~

为什么要做阴道分泌物检查?
阴道分泌物(白带)是生殖系统的“晴雨表”,其中的菌群平衡、pH值变化、微生物种类,直接反映阴道、宫颈等部位的健康状态。
通过实验室检测,能快速判断是否存在:
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等常见感染;
宫颈炎症、子宫内膜炎等潜在问题;
其他影响生殖健康的异常情况。
早发现、早干预,能避免小炎症拖成慢性疾病,甚至影响生育。
出现这些信号,必须立刻查!
当身体发出以下“预警”,别硬扛,尽快到检验科做检查:
白带颜色不对劲:发黄、发绿、带血丝,或呈豆腐渣样、泡沫状;
气味异常:出现鱼腥味、腥臭味等难闻气味;
性状/量改变:白带突然变稠、变稀,或量明显增多,浸湿内裤;
伴随不适:外阴瘙痒、灼热感、刺痛,或同房后有疼痛感。
报告单怎么看?3分钟读懂核心指标
拿到报告单不用慌,重点关注2个关键信息,检验科医生帮你划重点:
清洁度分级(Ⅰ-Ⅳ度)
Ⅰ-Ⅱ度:正常!说明阴道菌群平衡,没有明显炎症,继续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即可;
Ⅲ-Ⅳ度:提示有炎症!数值越高,炎症可能越严重,需结合其他指标判断病因。
微生物检测结果
检出“滴虫”→ 滴虫性阴道炎(需夫妻同治,避免交叉感染);
检出“假丝酵母菌”→ 霉菌性阴道炎(注意避免滥用抗生素,防止复发);
线索细胞阳性+鱼腥味→ 细菌性阴道病(多与菌群失调相关);
白细胞/脓细胞增多→ 存在一般性炎症,需医生结合症状判断治疗方案。
检查前3大注意事项,别踩坑!
为了保证检测结果准确,避免白跑一趟,检查前3天请做好这些准备:
避免性生活、阴道冲洗、阴道用药(会破坏分泌物环境,影响检测结果);
避开月经期,建议月经干净后3-7天检查(此时分泌物状态最稳定);
不使用卫生护垫,穿宽松透气的棉质内裤,保持外阴清洁干燥;
无需空腹,正常饮食即可,检查时放松心态,操作无明显不适感。
关于这项检查,你可能还有这些误区
误区1:没症状就不用查?
错!很多阴道炎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但菌群已经失衡。建议有性生活的女性每年定期查1次,无性生活但出现不适也需及时就医。
误区2:已婚女性才需要查?
错!只要有性生活,无论是否结婚,都建议定期检查;即使没有性生活,若出现白带异常、外阴瘙痒等症状,也需及时做检查。
误区3:检查后可以自行用药?
错!不同炎症的治疗方案完全不同(如滴虫性阴道炎需用甲硝唑,霉菌性阴道炎需用抗真菌药),滥用抗生素会加重菌群失调,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阴道分泌物检查是女性生殖健康的“常规体检”,无需羞涩或恐惧。及时检查、读懂报告、科学治疗,才能更好地守护私密健康。如果对检查流程、报告单解读有疑问,欢迎到检验科咨询,咱们会为你详细解答~。(供稿:长武县妇幼保健院)
责编:李凯琴
编辑:雷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