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是我们村的主导产业!”这话猛一听咋觉得有些怪异,但是针对山大沟深的柞水县杏坪镇油房村来说,由于受土地资源紧缺的条件限制,全村503户1493口人要通过常规的种植产业实现共同富裕那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油房村地处柞水县东南,山大沟深,九山半水半分田,自然条件差,人均不足半亩田,在脱贫攻坚前是深度贫困村。农村产业结构单一,链条短,主要以传统种植养殖为主,全村有六个生猪养殖场,年生猪存栏1200头以上。2021年以后,由于生猪市场的持续走低,大部分养殖场都处于亏损运营状态,极大损害了农民发展生猪养殖产业的信心,也增加了农民返贫致贫风险。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如何保护养殖户的利益,是摆在时任第一书记魏保飞面前的重大课题。
2021年7月份驻村以来,第一书记魏保飞紧扣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驻村帮扶理念。在发展产业中,尤其是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中,他利用入户走访的形式,在充分了解当地现有产业的基础上,根据群众在发展产业方面的意愿,提出了走拉长产业链,念好振兴经的驻村帮扶理念。
虽然油房村地处偏远,但是村民在发展产业中,尤其是在生猪养殖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早在2019年之前,村上的致富能人们就开始用抱团发展模式办了生猪养殖场。在他们的带动下,村上的生猪养殖逐渐形成了气候。不但有了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而且在致富带头人的带动下掀起了生猪养殖的热潮。
“要想让生猪养殖产业得到持续发展,就得拉长产业链,只有打破传统理念,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拉长产业链,才能走出产业发展的瓶颈。”要破解这一难题,就必须在下游产业上下功夫,找突破,以加工代替直销,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魏保飞经过认真调研和广泛征求村干部、村民的意见后,决定从最简单的腊肉加工干起。
办腊肉加工厂,说起容易做起难!尽管陕南人家家户户都有过年前杀猪做腊肉的传统,但把腊肉搬在工厂里生产,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做腊肉加工,既没有技术,也没有人员,又一道难题摆在了魏保飞面前。2021年8月,在经过多方打听,魏保飞听说镇坪县产的腊肉不仅质量上乘,有名气,而且实现了工厂化生产,于是他就带领村干部三下镇坪求经学艺。在镇坪县,汉巴食品有限公司的曹总听了魏保飞创办腊肉厂的初衷后深受感动,不仅打破技术不外传的家训,还免费为油房村培养了两名技术人员。2022年2月,油房村腊肉加工厂正式投产运营,首批以保护价收购的生猪进入了腊肉加工厂生产车间,镇坪汉巴食品公司的曹总闻讯后,不但亲自上门进行技术指导,而且还穿上工作服亲自上阵,手把手地传授腊肉制作技术。看着一块块红彤彤的腊肉,魏保飞开心地笑了。
(图为柞水县杏坪镇油房村第一书记魏保飞介绍腊肉加工厂生产的农产品)
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拉长延伸生猪养殖产业链的同时,还不忘记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油房村,除了现有的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之外,魏保飞还积极培育特色养殖产业的发展。在发展特色产业中,他还不忘招贤纳士,积极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育农村特色产业“多点开花”。因为他知道,促进农民稳步增收,不仅是乡村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第一书记的神圣职责。
长期从事林业工作的魏保飞对特色养殖有着天然的敏感性。根据他对林麝养殖的了解,全国70%的林麝养殖在陕西,而陕西林麝养殖的90%在凤县,而油房村气候温润,生态优良,很适合林麝生长。当他得知赵成家等四人投资400余万元兴办林麝养殖场,由于缺乏技术和经验,林麝养殖场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几个人一度想把养殖场变卖处理的时候,魏保飞多次来到林麝养殖场调研了解情况,用他多年从事林业工作的经验为养殖场做规划、要政策、理思路,帮助养殖户提振信心。在他的帮助和指导下,2021年12月,林麝养殖场完成了二期建设,养殖规模比原来扩大一倍,林麝养殖己成为油房村的一大特色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驻村帮扶就是要充分借助帮扶单位以及驻村帮扶干部的先进理念,打破山区村在发展产业中固步自封,盲目发展的观念,同时也要避免产业同质化给发展造成的损失和负担,让帮扶村的产业快速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目前,油房村生猪存栏1500头,养殖林麝120余只,养殖大鲵1000余尾,种植中药材350余亩,初步形成了以传统种植养殖为主,特种养殖、肉类加工为辅的产业体系。下一步,还要持续拉长产业链,还要生产腊肠、休闲食品等产品,让油房村跨上共同富裕的快车道……”油房村第一书记魏保飞说。(供稿:柞水县杏坪镇)
责编:杨阳
编辑:雷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