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创优微视

勉县:“老把式”种上“智慧田”—田兴武种田记

当了大半辈子农民的田兴武怎么也没想到,如今在手机上就能种田。12月10日,天气预报提示有雨夹雪,田兴武早上醒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习惯性打开手机APP查看数据。数据显示:1号大棚,气温14.3摄氏度,湿度72.9%,二氧化碳503ppm……“温度有点低。”田兴武随即点击界面上的保温按钮,棚内温度缓缓上升。 IMG_256 最近,勉县阜川镇唐家湾智慧农业产业园春意盎然,占地4000多平方米的两个智能玻璃大棚内,距离地面30多厘米高的培养基里长出翠绿色的藤蔓,藤蔓上缀着一串串均匀饱满的小番茄。大棚中央的LED大屏上,显示着温度、湿度、光照等实时监测数据。“我管理着两个大棚,每天查看数据,根据数据提示加温加湿、浇水施肥、开窗通风等。这些操作都能直接在手机上完成。”唐家湾村村民田兴武说,由于过去传统农业经济效益低,为了生计,他曾外出打工,也做过小生意。谈起这些年的经历,田兴武感慨良多。“小时候,每天放学后就去地里干活。”田兴武至今都记得小时候跟着父亲下地干活的场景。那时候,家里劳动力不足,为了多挣点口粮,他常常跟着父亲下地干活。“后来包产到户了,日子好了,干劲足了,早上出门能干到天黑。”几亩地的小麦种下去,田兴武和父亲比从前更精心地管护土地,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防风、驱虫、护叶防病,每一项都不懈怠。“那时候全凭一身力气,尤其到了‘双抢’的时候,别提多累了!风调雨顺还好,一旦遇到自然灾害,一年辛苦全白费。”为了给下一代创造更好的条件,田兴武像村里其他人一样不得不想办法另谋出路。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一座座产业大棚拔地而起,一台台旋耕机、收割机开进山村。今年7月,唐家湾智慧农业产业园正式投用,田兴武成为园区管理员,当上了“新农民”。“目前,园区有3个智能玻璃大棚和32个温室大棚,主要种植水果蔬菜。”智能玻璃大棚里,水帘风机系统、电动采光系统、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等设备一应俱全。田兴武介绍,通过智能设备可以随时监测作物生长环境,手机终端能随时掌握温度、湿度、感光度、养分等基本信息,让农作物的生长不受外界气候的影响,做到高效、标准、科学种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两名专家及团队成员每月会来这儿给我们现场指导。他们也随时能通过监控设备远程看到作物的生长情况。”虽然刚接触全新的耕作方式,田兴武并不担心,反而觉得更加踏实,“以前是看村里人咋弄就跟着咋弄,收成不稳定。现在是跟着数据走,按照专家说的控制好各项指标就行。目前,第一茬小番茄正在采收,亩产能达5000多斤,采收结束后种下一茬,一年可以种三茬。”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越来越多像田兴武一样的农民种上了“智慧田”。目前,勉县建成智能化种植基地4个、智能化养殖场6个、农产品智能化生产加工线3条。数字赋能让农业焕发新生机。(来源:陕西日报)

责编:曾祥秋

编辑:韩婷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争先创优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