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创优微视

佳县文旅:用镜头书写黄河文明新史诗!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千年写华章。在黄土高原与黄河臂弯的交界处,一座古城以苍劲的姿态矗立千年——这里是佳县,一个被时光雕琢、被山河厚爱的秘境。近日,随着文旅资源普查工作的深入,这座曾以“铁葭州”闻名天下的古城,正以更饱满的姿态向世界袒露她的绝代风华。

IMG_256

从黄河奇峰到塞上名观,从红色记忆到非遗密码,“山水葭州·康养胜地”,最不匮乏的就是美——美的风光,美的人文,美的味道,美的生活。然而,佳县文化和旅游的“家底”到底有多厚?当佳县文旅资源迎来普查“大摸底”,这一次,让我们循着普查绘就的文化地图,揭开这座黄河岸畔古城的神秘面纱。

山河入画的自然美学,造物主偏爱的立体画廊

山河不语,却孕育千年的诗行;光影无形,可勾勒万物的呼吸。黄河之畔的佳县,豪迈与柔情并存,繁华与宁静交辉,壮丽的地理奇观,犹如大自然最精湛的画师,以亿万年的时光为笔,山川湖海为墨,绘就了一幅幅壮丽而细腻的艺术长卷。

当无人机掠过晋陕大峡谷,镜头下的佳县展现出令人屏息的视觉震撼:黄河在此猛然收束成百米宽的金色缎带,两岸赭红色崖壁如刀劈斧凿,千年流水切割出鬼斧神工的“黄河画廊”。在佳县,壮丽的风景与奔涌的黄河水共同演绎着“逝者如斯夫”的时空对话。走进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一笔一画,皆有精微旷远;一景一物,皆是中国气韵。

“省级地质遗迹”——方塌黄土地貌,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构成大地艺术展;“国家级地质遗迹”黄河景观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九曲黄河地质公园的石林阵列气势恢宏,随光影变幻色谱……在佳县,传奇的土地承载着亿万年的沧桑与变迁,每一处景致都尽显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诉说着岁月长河的波澜与平静。

IMG_256

佳县是中国红枣起源地之一,枣树栽培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三面环山、面朝黄河的泥河沟村,掩映于千年枣园的深处。在这沟壑纵横的生态系统中,春日的枣花香雪海、秋日的玛瑙缀枝头,与丰富多样的生物构成缤纷的生态画卷。在黄河边,成片的芦苇荡中不时惊起白鹭,恰似《诗经》中“蒹葭苍苍”的意境再现。

黄河岸边的千年古城,凝固在时光里的人文密码

若说山河是大地书写的诗行,佳县便是最荡气回肠的史诗。这里每一粒黄土都沉淀着千百年岁月的呼吸,每一块青砖都镌刻着文脉纵横的密码。葭州古城、云岩寺……从历史到现代,这片土地以青铜器般厚重的文明肌理,向世人展开一幅动人心魄的华夏长卷。

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道教建筑群,白云观的建筑智慧令人称奇:大小庙宇殿堂鳞次栉比,殿、亭、阁、楼错落有致,建筑、雕刻、绘画、书法、佛教音乐等艺术荟萃成一座巨大的文化艺术宝库。云雾缭绕,松柏参天,让这座“关西名胜”更添神秘色彩。在这里,被风霜侵蚀的浮雕褶皱里,凝固着时光扬起的尘埃,每一道凿痕都是文明融合的证词。

IMG_256

直径仅5米的石柱撑起千年古寺,三面绝壁下黄河咆哮而过——佳县香炉寺以“奇、悬、巧”的建筑技艺和深厚的文化融合,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颗璀璨明珠与文化宝库。站在这座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古刹中,可以俯瞰黄河,其势壮观雄浑。当夕阳将孤寺投影在黄河水面,恰似达摩“一苇渡江”的禅意定格。

木头峪,古名浮图峪,亦称浮图寨,古色古香,别具特色,历史悠久,被誉为“典型民居”“民俗文化村”。一座座明清旧居、斑驳的门扇、精致的石雕、雕刻精美的老旧物件,让人仿佛瞬间“穿越”回数百年前,处处彰显耕读传家的智慧。古色古香的木头峪,接续着“黄河旱码头”的商贸故事,在黄土地上书写着吞吐山河的传奇。

红色记忆与非遗传承,流淌在血脉里的精神图腾

一条转战陕北之路,记录峥嵘岁月;一座黄河小城之美,传承红色精神。佳县的红色记忆,激扬出文化自信的强大力量。红色流淌在这座城市的血脉中,蕴藏在大街小巷的烟火气中,红色底蕴与黄河文化的融合,让这座城市历经时代洗礼,愈发神采奕奕。

在张家庄窑洞里,斑驳的煤油灯、开裂的炕桌、手抄歌词本,见证着黄土高坡如何孕育出震撼世界的时代强音。走进东方红文化产业园,东方红大剧院、东方红广场、东方红阁,一处处建筑仿佛穿越时光隧道,让人走进那段光辉历史,以红色文化的晕染,让“中国民歌之乡”的金字招牌愈发闪亮。

千百年来,黄土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等在佳县人的生活实践中交相辉映,培育了类型丰富、形式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老艺人巧手翻飞,剪出“黄河九曲图”;“枣木雕刻”将千年古枣树化身为艺术珍品;“白云山道教音乐”完整保存着道教音乐的古老音律;唢呐、刺绣……在佳县,丰富多彩的非遗讲述着黄土文明的生存智慧。

IMG_256

地处黄河岸边的佳县,农耕文明在这里留下了深刻印记,独特的饮食文化深深根植于这片土地的风土人情中,每一种味道都是时间的沉淀。赤牛坬千人枣糕宴,以甜蜜彰显黄土地的原汁原味;包头肉,在舌尖上留存乡愁的味道;新发掘的“枣芽茶”制作技艺,让千年枣园焕发新生……在佳县,“黄土高原的筋骨、黄河水的柔情”,烹制出天地至味。

文旅融合的新生代表达,传统与现代的时空对话

在城市文旅这一跨越时空的艺术长廊里,佳县以其独特的艺术笔触,绘制了一幅幅穿梭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壮丽画卷。在这里,文旅融合的新生代表达、传统与现代的时空对话,让技艺与情感细腻交织,为文旅产业注入独特的文化基因。

佳县,用当代语言书写黄土史诗。在峪口国际艺术小镇,废弃窑洞变身现代美术馆,唤醒乡村活力;赤牛坬的舞台上,村民自编自导的《高高山上一头牛》实景剧,让农耕文明焕发时尚魅力……在佳县,现代科技与自然美学交织,田园牧歌与都市灵感碰撞,将“乡村美学”演绎成一场诗意的栖居之旅。

IMG_256

全域旅游是佳县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佳县围绕“红色、黄河、白云山”旅游资源,完善提升“吃住行游购娱商服”旅游要素,加快智慧旅游建设,积极发展“5G+”旅游,实现“一部手机游佳县”,研发“多码合一”等核心功能,实现零秒入住、极速入园,为游客提供定制化旅游服务,让沉睡的文化基因库焕发出新的活力。

“文旅资源在身边,你我都是普查员”,站在新的历史坐标,正如那一株株生长在黄河岸边的枣树,佳县正以其深植大地的文化根系,舒展拥抱时代的青翠新枝。在这里,每一粒黄土都沉淀着文明密码,每一朵浪花都激荡着创新涛声。这座永不谢幕的“黄河露天博物馆”,正等待着世界前来阅读她的古老与新生。

让手机镜头对准黄河浪花,用脚步丈量黄河秘境,将指尖划过古城砖雕——当文旅资源普查的风吹过“山水葭州·康养胜地”,化身佳县文旅的“超级普查员”,与八方来客共同编织一张文旅资源“星图”!这是传统与现代的协奏,是文明与自然的共生,更是佳县文旅发展的生动注脚。在这里,山河之美等你命名,文明密码由你破译!在佳县,遇见中国之美。(供稿:佳县文化和旅游文物广电局)

 

责编:谷可

编辑:李清风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争先创优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