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创优微视

荷叶田田的蒿坪

陕南紫阳县域的蒿坪镇,宛若是从《诗经》《乐府诗集》里走出的美丽乡镇,特别是她广袤的原野,舒缓的地形,古老的植物,淳朴的人民,走入蒿坪乡间,便是走入了一段古风里的田野既视。

《诗经·小雅·鹿鸣》记载: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意思是说:一群小鹿呦呦欢鸣,在原野悠然自得地啃食蒿草。四方贤才光临舍下,品德高尚又显耀。

我不知蒿坪镇是什么时候命名为蒿坪的,只觉得这样中等高度的巴山合围,造就了一大片广袤的丘陵,中有潺潺溪水,蒿、茶叶、莲池、绿树、庄稼、唱歌的少女、顽童、慈眉善目却穿着鲜艳衣服的老人等等,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蒿茂密而恣肆,长在蒿坪随处可见的水湄边,娇嫩时可采摘来吃。吃蒿的传统应该是南北方都有的,北方采的大部分是白蒿(俗称茵陈)、柳蒿,南方多为艾蒿、茼蒿、芦蒿、青蒿等等,蒿多数生长在湿润的河岸,沙地或田埂间,可药食两用,是最早报绿的野菜之一。蒿具有开胃消食、消肿下火、安神健脑等等作用。

IMG_257

蒿坪农家开发了蒿菜的吃法,凉拌、烧汤、清炒,还有广为流传的蒿团,用蒿菜、玉米碎、米粉等制作出青翠碧绿,香甜适口的青团,轻轻尝一口,便是尝到了田野深处的滋味。

蒿坪乡间还种植着广为流传的紫阳富硒品牌茶,在蒿坪河两岸,大片大片的标准化茶园,一眼望不到边。紫阳茶历史悠久,西汉时期已出现茶叶贸易,唐朝时这里的茶被列为贡品,明时期以茶易马,此地茶农“男废耕,女废织,昼夜制茶不休”。至今,“茶歌紫阳”,依然生动地描摹着老百姓的生活。

蒿坪河沿岸平缓的山丘地,有着众多清澈涓涓流淌的小溪,因而近年来,在蒿坪镇政府的引导下,乡民们将原有的荷田进行了扩张。春天,春风吹醒了蒿坪河床,池塘们便也感受了春的气息,荷叶开始细碎地伸展在沉静的荷塘,逐渐铺满整个水底,只在某个黎明,就争先恐后窜出水面,青春绽放了。

那些荷叶在春风的抚慰下,逐渐地壮硕浓密,粗壮的荷杆慎重端举着厚重的绿盘,等待春风和夏雨的涤荡,等待来往的蜻蜓、蝴蝶与青蛙的驻足。在某些夜晚,荷杆们有了集体的心事,那就是在另一个黎明,人们惊喜地发现,荷塘里长出了一片耀眼的荷花。

这时,也是蒿坪乡间游客最多的时候。夏日漫长,荷塘里的水特别满,荷叶田田,延伸在蒿坪那一望无际的荷塘中。大人拉扯着孩子,款款走在荷塘中间的小路上,荷叶与花为他们让开了一条条宽广的大道。还有一些少女和情侣,用荷叶做底,荷花为托,衬托着他们青春的容颜与难忘的记忆。

汉乐府诗《江南》中说: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而同样位于陕西南部的紫阳县蒿坪乡间,几乎和江南是同一纬度,显然,蒿坪也到了可采莲的时节。莲叶与莲花浮出水面,重重叠叠,迎风招展。在茂密如盖的莲叶下面,欢快的鱼儿自由嬉戏……浪漫的人当然也可在这里来采莲,莲蓬与莲叶都是可口的美食,青年们也可夜晚露营在荷塘边的小路,零距离地体验月色皎洁、青蛙欢畅,荷塘月色的摇曳与唯美。

IMG_260

陕川高速公路通车后,安康中心城区距紫阳县蒿坪镇仅半小时车程,蒿坪又有鱼米之乡之称及丰富的食源,这里逐渐兴起了一个聚集多家农家乐及乡间民宿的集中区。穿越喧嚣的城市,穿过两边都是绿水青山的高速公路,广阔而仿佛大花篮一样的蒿坪乡间就充溢在眼前了。沿着蒿坪河一路散步前行,沿途经过聚福山庄餐饮、蒙古包农家乐、窑湾农家乐、乔家大院餐饮民宿、硒园农庄、荷园农庄、曾家湾农家乐等等农家乐集群,在绿水青山田园风光的掩映下,这里勤劳的男子、灵巧的姑娘媳妇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将原有的住房加固、设计、装修,在门前的院坝栽植了绿树鲜花,在屋后的山坡栽满了果树、茶叶和蔬菜,这样,当游客们在这里小憩的时候,大可以赏花观景,品尝美食。紫阳县特有的蒸盆子、莲菜盒、土鸡烧粉条、四季豆炖猪蹄、砧板腊肉、乡村豆腐、水晶肉、野蒿菜等等美食,琳琅满目,浓香爽口,忍不住让人爱上这里的生活。

IMG_261

蒿坪农家乐除了拥有紫阳味道脍炙人口的美食外,还充溢着更有韵味的文化生活:不定期的茶艺表演、山重水复般余音绕梁的紫阳民歌,不定期举办的旗袍秀、朗诵会,特别是“乔家大院”在雅致的院里为作家、书画家设立了文化工作室,周末时节,很可能偶遇在此编织故事的作家、泼墨作画的书画家。“乔家大院”的名字和著名电视剧《乔家大院》名字重合,都是乔姓主人公的故事,不同的是陕南蒿坪这个姓乔的小伙,当年在山东当兵,娶了一个能干的山东姑娘的故事,而她烹饪的美食又与陕南美食猝然相遇,催生了新的味蕾体验。

茶歌紫阳,寻味蒿坪,在荷叶田田的时节,去蒿坪拥有了神秘之旅!(供稿:紫阳县蒿坪镇)

责编:曾祥秋

编辑:李欣阳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争先创优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争先创优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